第2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戚照砚点头,“不算很近,但确实是路过。”
  戚令和听了这句后,更是喜笑颜开,“那你有没有见过那位战功赫赫,镇守武州的文穆长公主?”
  得到他肯定的答案后,戚令和伸出双手捉住他的手,“那哥哥回京后,有没有听过一句传言?”
  戚照砚敛了敛眉,但对待戚令和他总是颇有耐心的,“什么传言?”
  戚令和煞有介事地清了清嗓子,才说:“‘颍川荀家女,东海戚家郎,最天生一对’,我总是听说长公主殿下的名声,哥哥你又少年得志,若是能让殿下做我的嫂嫂……”
  只是她这话说了一半,便被戚照砚伸手轻轻捂住了唇,“小小年纪,在外面听了些什么传言,便乱说了,我只是路过了武州,又没有见过长公主。”
  戚令和用力将他的手推开,叉腰道:“哥哥害臊便是害臊了,捂我的嘴是什么意思?”
  戚照砚甩了下袖子,“休要胡说!”
  “我才没有!”戚令和说着跑开去梳妆台前端了自己的小镜子,照在戚照砚面前,“哥哥分明脸都红了!”
  戚照砚一把夺过她手中的镜子,“我瞧着是你的课业太少了。”
  戚令和立刻用双手捂住自己的唇,做出一副“我不说了还不成么”的表情。
  戚照砚这才将她的镜子放回原处,将要离开的时候,又听见戚令和说:“哥哥不用不好意思,你一定配得上公主殿下的!”
  此话一出,他又觉得自己的脸上烧了起来,为了不让小妹笑话,愣是没有转身。
  想到往事的时候,戚照砚并没有留意到弯起来的唇角。
  那夜于他,确实彻夜难眠,他想到了许多人。
  荀远微再次入梦。
  远微本以为查到了郑惜文头上,这件事便离真相不远了,心中却一直想不明白一件事。
  郑惜文为何要那么干脆地直接认下来,这件事说到底是发生在定州的,又不是荥阳,崔氏和郑氏一向不对付,他将事情引到崔氏身上,分明是很容易的事情,这件事,于她而言,解决地太简单了些。
  荀远微想到这里,还是打算亲临一趟大理寺,她要去问问郑惜文。
  但她到了大理寺的时候,大理寺卿却颤颤巍巍地告诉她,郑惜文在狱中畏罪自杀了。
  她冷声问道:“确定是自杀?”
  大理寺卿杨绩低着头不敢看她,“初步判定,是自尽,可能还需要仵作再验。”
  “这么重要的人,关在你们大理寺,竟然还有自尽的机会,你这大理寺卿是怎么当的?”
  杨绩立刻跪下认错,并保证一定会认真查。
  荀远微看着杨绩,一时也没了脾气。
  杨绩背后毕竟是弘农杨氏,郑惜文已经死了,定州的案子唯一的线索就这么断了,再苛责杨绩又有何用?
  她忽然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兄长在位的时候,也时常这般力不从心么?
  荀远微从朱雀门出皇城,一路沿着朱雀街往南,竟然到了大兴善寺门口。
  寺中有悠悠钟声,似乎格外能让人宁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