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萧琬琰说着为她盛了一盅汤,问道:“你知晓前几年修建黄河堤坝的那个叫杜经世的都水监使么?”
  荀远微从她手中接过汤,先说了声“多谢嫂嫂”,才回了她上句话,“知晓,黄河泛滥,在前朝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每年到了雨季,必然要劳民伤财一次,哥哥登基后,用了杜经世,让他花了三年时间去修黄河堤坝,近两年河内竟再也没出过黄河泛滥的事情,只是他这人生性木讷,似乎也不太爱与人交往,我回京后,还没有单独见过他。”
  萧琬琰继续循循善诱:“你瞧,这便是了。有的人就是不善言辞,所以很多时候,惯会花言巧语的人反倒靠不住,评判一个人,更多的是要看他做了些什么,而不是听他说了些什么,毕竟,说比做,可简单多了,漂亮话谁不会讲,是不是?”
  这句话忽然点醒了荀远微。
  她终于笑道;“嫂嫂今夜同我说的话真是醍醐灌顶,也解开了我心中纠结许久的谜团!”
  萧琬琰的语气还是一贯的温和,“我只是与你哥哥在一起的时间长,年长了你几岁,许多关于庙堂的事情,比你听得多了些,但若真要论治国权衡,我觉得你哥哥在临终前将大燕的江山交给你,一定是相信你可以做好。”
  荀远微想到沈知渺还在自己府中,是夜也没有在宫中留,在蓬莱殿用过晚膳后,赶在宫门落锁前,出了宫回了自己的宅邸。
  翌日百官正好是百官的旬休,又下了雪,荀远微便想着在府中偷个懒,不入宫处理政事了,遂让春和将此次贡举诸位考生的答卷的誊抄本拿到她跟前来,守着暖烘烘的炭盆,由沈知渺陪着看这些答卷。
  看得倦了些,春和又将近来府上的拜帖递了上来。
  毕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直接进宫面见她的权利的,有些品阶较低的官员、一些外命妇、荀氏的一些封了郡主县主族中姐妹也有要见她的,便直接给她府上递拜帖。
  只是她很多时候都在宫中处理处理政务,对于这些拜帖一般都是由春和看过作了筛选,才报给她的。
  左右今日也偷了懒,荀远微便让春和将这些拜帖呈上来自己慢慢看。
  于是便从当中翻到了一封稍微特殊的拜帖,上面的署名是:戚照砚拜上。
  荀远微蹙了蹙眉,将手中的拜帖扬起,问春和:“这封拜帖,是什么时候送过来的?”
  这倒是问住春和了,她似乎没怎么见过这封拜帖。
  沈知渺看到那封拜帖,低声道:“殿下,这封拜帖,是臣接的。”
  荀远微看向沈知渺,稍有疑惑。
  沈知渺以为荀远微是在怪她,立刻从旁起身便要跪在地上。
  这倒是吓了荀远微一跳,赶紧将她扶起来,“怎么动不动就跪,我只是问这封拜帖是什么时候递上来的,没有旁的意思。”
  沈知渺这才心有余悸地抬头看向荀远微。
  荀远微肯定地点点头。
  看着沈知渺这样,她更是难受。
  她只是寻常一问,便能将她吓成这样,她被拐卖的那几年,又到底受了多少委屈,尤其是在韩胜跟前,又到底经历了多少非人的磋磨?
  沈知渺这才低眉道:“是今天早上,殿下还没有起身的时候。臣昨日听见殿下的嗓子似乎不太舒服,臣记得长安有一家铺子的盐渍话梅腌制的很好吃,便想着出门为殿下买上一些,殿下对臣有救命之恩和再造之恩,臣能为殿下做的不多,只能尽力而为。结果出门的时候,看见一位有些眼熟的郎君站在门口,手里捏着拜帖,他问臣,能不能将拜帖转交给殿下,臣便收下了。”
  荀远微的指尖才捻起一边盘子里盛着的一颗话梅,她虽是犯了个懒,起身的时候正好是辰半,沈知渺得醒得多早,才能在自己起身的时候,将话梅买好带回府中了。
  她盯着指尖的那颗话梅看了看,对着沈知渺说:“抬头。”
  沈知渺顺着她的话做。
  荀远微弯了弯唇,将那颗话梅轻轻塞到她唇中。
  沈知渺免不了惊愕。
  荀远微看了看拜帖上的名字,看向春和:“你找个人去把戚照砚叫过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