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煮烂的豆米混合酸菜,便能直接配着来上两三碗大米饭。
  也就是现在贵州家庭也依旧常见,成为不少贵州人童年回忆的酸菜豆米饭。
  随着物资越来越不缺,大约90年代时,开始有人往豆米汤里下肉吃。
  他们不嫌弃豆米价贱。
  什么山上跑的,地上摘的,贵的便宜的,就连珍藏许久的腊肉都能往里下,煮成一大锅,想吃啥就捞啥。
  像是要把当地能吃到的所有东西都煮里头,这种一锅烩对于度过物资缺乏时期的人来说是一种日常又平凡的幸福。
  阴差阳错,这种做法也使豆米火锅获得了完全不一样的美味。
  而这种美味,在交通方便、媒体发达的现在,已经可以进入全国各地的人们视野,或是嘴里。
  游客禾嫒尺和大圈圈就吃着呢。
  豆米火锅的汤底在配上各种食材熬煮过之后,质地和味道已经完全发生变化。
  最初喝起来豆味比较重的汤底变得很鲜,绵软的芸豆在锅里炖上半小时,里面的豆沙已经融到汤底里。
  锅里的糟辣椒和番茄更是已经烂得根本看不见原样。
  不好看,却好吃,最妙的是每口都会有些小惊喜。
  吃火锅的时候,总是只管把东西一股脑的倒进去一起涮煮。
  要是不用漏勺框着,丢下去的食材就不一定能全捞上来,所以锅底总是很容易有漏网之鱼。
  例如小半块没捞起来的腊肉、非常小的板筋、软哨的碎末、煮烂的不知名野菜叶子、豆芽等。
  仿佛包含了贵州的大地山林。
  微酸微辣的粘稠汤底配上之前被禾嫒尺嫌弃的店里略硬的米饭。
  一碗拌饭下肚,胃里暖和得有种说不上来的舒服满足。
  ……
  吃舒服了。
  隔壁的司机大哥看起来也挺舒服。
  26一份的工作午餐对于物价不高的安顺来说,比日常消费会略高一些。
  而作为一份火锅,蔬菜畅吃,并且带有腊肉的26元锅底又恰好处于可以接受,日常消费也不心疼的范围。
  像司机大哥,就能在接客时把自己聊馋以后不带任何心理负担地马上到店消费。
  现在吃饱饭,已经满足地回车上准备继续接单赚钱去。
  大圈圈则是吃得有点撑,主要是锅底拌饭之前其实她已经吃饱了。
  但看见禾嫒尺这么伴着吃好像很的样子,愣是没忍住也来上一碗拌饭。
  然后……
  大圈圈:“刚才捞菜吃的时候我就应该光吃菜不吃饭,米饭留到最后配着吃才对。你倒是很会,早就晓得要留肚子对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