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并非谁眼线的寻常宫人,则大多选择明哲保身。既不会去碰那纸条,也不会出门乱跑,只当自己瞎了没看见。
  通过这一番测试,就能大致分清四皇子宫中的人员构成。
  反正扶苏每次写的内容都不一样,哪怕其中有两三人都是同一派系的眼线也无所谓,不会穿帮。
  这次写小纸条,他就没用丞相字迹。
  扶苏用的是个看不出幕后之人为谁的字迹——方正宋体。皇后看了会认为是四皇子在和某个朝臣联合,朝臣看了会认为是四皇子不知道拉拢了哪个臣子,四皇子看了会以为是朝中有人想要投靠他。
  等到辨别清楚每个宫人的身份后,就可以针对性送信了。
  扶苏再一次让那小太监借着去给四皇子宫中送东西的机会,把仿丞相手书送了过去。
  接着精准卡在皇后眼线在场时,调整好角度,“不动声色”地将那封信塞到了不起眼的位置。眼线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四皇子和他的人却未曾发现端倪。
  唯一发现了信件的眼线便趁人不备取走了信查阅,而后发现大事不妙。这次的来信人竟然直接道明了要与四皇子共谋大事,信中还制定了一套夺嫡方案。
  那夺嫡方案实则是扶苏随便写上去凑数的,都是些假大空的话。什么趁着皇帝病弱时拉拢更多的朝臣,抓住皇后的把柄胁迫皇帝废后。
  乍一看很有道理,实际上什么都没说。
  具体怎么拉拢朝臣?皇后的把柄都有什么?如何操作才能确保皇帝肯定废后?一个都没有,全是大方向。
  就跟领导指点江山跟你说“下半年咱们公司要紧抓客户需求,生产出消费者更喜欢的产品”一样。道理谁都懂,问题是怎么实际操作,消费者喜欢什么你倒是直说啊。
  这就是典型的无效沟通,说的都是大家知道的正确废话。
  就算真要讲大方向,也该是跟诸葛亮同刘备隆中对时说的那些一样。启发一下刘备的思路,告诉他先拿哪里再拿哪里,联合谁对抗谁。
  扶苏写这段的时候还笑呢:
  “阿父,我这算不算直钩钓鱼?”
  秦政轻笑一声:
  “你要是写得太详细,皇后反而要如临大敌了。到时候调查一番是谁把信送进来的,替你送信的宫人怕是藏不住。”
  扶苏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还是写的笼统一点,叫皇后觉得事情尚且还在掌控之中。”
  于是扶苏在最后补了一句话,大意是具体操作细节还未想好,日后见面再细细商议。这样皇后看完会认定双方才刚刚联合在一起,还只是个刚搭建的草台班子,及时针对就能控制住。
  何况要是写得太细了,回头皇后防备了半天,发现丞相根本没有照着计划做,也容易穿帮。
  此刻皇后拿到了那封信。
  眼线原本是应该看完就放回去的,这样不容易打草惊蛇。
  可一来信已经开封了,要更换信封才好放回原位,否则四皇子一看就知道有人提前看过。二来这信中内容事关重大,还是得给皇后亲自过目才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