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1 / 3)
元章义怒道:“他不知道我爹是谁吗?”
陆川当然知道,他既然打算整治商科,肯定要把商科里面的小吏来历都打听清楚,背景最大的也不过是左侍郎的儿子。
左侍郎他都不怕,还怕他儿子不成!
比元章义更先到来的是他爹,户部左侍郎元大人。元大人的耳目不说遍布整个户部,但在这小小的金部商科,还是有人给他通风报信的。
陆川说干就干,说要把人裁撤了,散会后就直接回办公室写折子,准备交到户部尚书手里。
令史掌固的官职虽然低微,到底是朝廷命官,光是陆川一个主事,是没有权力直接任免他们的,最终还得经过户部尚书的同意。
陆川前脚拿着折子出门,后脚左侍郎就带着人杀到了商科的地方,得知陆川去找了尚书大人后,立马又转向尚书大人的房舍。
元大人自己也没想到,这个陆川竟然如此大胆,到户部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他儿子身上。
他儿子的行径他也不是不知道,但他哪里能轻易让陆川把人裁撤了,一旦他儿子被裁撤,以他如今的功名,想再当官都再无可能。
被朝廷官府裁撤的小吏,将不再任用,除非对方能考中进士。
陆川和元大人几乎是前后脚到尚书大人的房舍,陆川刚表示要把商科的一部分小吏裁撤掉,元大人人还在门外就开始反对。
“不可!”
元大人疾步走到屋内,先朝尚书大人行了一礼,然后陆川也向他行了一礼。
元大人看向陆川,眼里满是对陆川的怒火,但他强压了下来。
“陆主事,你才刚上任第二天,就裁撤掉商科的人手,不太合适吧?”元大人语气里充满了威胁。
陆川笑了笑:“下官也觉得影响不太好,不过下官觉得,还是要把人手招好,才好继续后面的事务。”
元大人也扯出一抹笑容:“那些人有什么不好吗?不是也可以干活吗?”
陆川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看向旁边看戏的尚书大人,给尚书大人递了一个本子。
“大人,这是商科这几个月的点卯册子,下官折子上写的六人,经常缺席点卯。据覃大人和李令史所言,这六人身子不好,才经常告假,下官以为,他们的身体状况已无法胜任这个位子了。”
元大人一急:“他们身子好着呢!”
陆川一挑眉:“哦?身子好却不来点卯,这可是玩忽职守了。”
第200章 宣旨
元大人一塞,说他们身子好就是玩忽职守,若是身子不好就是不能胜任,无论选哪个,裁撤他们都是理所应当的。
这陆川实在歹毒!
也怪他平日里没有好生管教,那个逆子竟如此大胆,十天半个月才来点卯一次。
就算不来点卯,之后竟然也不打点打点,让人给补上。
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其实元章义一开始是不敢这么大胆的,但是商科本来就没什么事情,之前的主事不敢得罪他。
他就从一天一次点卯,慢慢发展成十天半个月才来一次,当时的主事顾忌着他爹的权势,主动帮他把点卯补上了。
元章义知道了,还夸赞那主事会做事,从此不再关心点卯的事情。 ↑返回顶部↑
陆川当然知道,他既然打算整治商科,肯定要把商科里面的小吏来历都打听清楚,背景最大的也不过是左侍郎的儿子。
左侍郎他都不怕,还怕他儿子不成!
比元章义更先到来的是他爹,户部左侍郎元大人。元大人的耳目不说遍布整个户部,但在这小小的金部商科,还是有人给他通风报信的。
陆川说干就干,说要把人裁撤了,散会后就直接回办公室写折子,准备交到户部尚书手里。
令史掌固的官职虽然低微,到底是朝廷命官,光是陆川一个主事,是没有权力直接任免他们的,最终还得经过户部尚书的同意。
陆川前脚拿着折子出门,后脚左侍郎就带着人杀到了商科的地方,得知陆川去找了尚书大人后,立马又转向尚书大人的房舍。
元大人自己也没想到,这个陆川竟然如此大胆,到户部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他儿子身上。
他儿子的行径他也不是不知道,但他哪里能轻易让陆川把人裁撤了,一旦他儿子被裁撤,以他如今的功名,想再当官都再无可能。
被朝廷官府裁撤的小吏,将不再任用,除非对方能考中进士。
陆川和元大人几乎是前后脚到尚书大人的房舍,陆川刚表示要把商科的一部分小吏裁撤掉,元大人人还在门外就开始反对。
“不可!”
元大人疾步走到屋内,先朝尚书大人行了一礼,然后陆川也向他行了一礼。
元大人看向陆川,眼里满是对陆川的怒火,但他强压了下来。
“陆主事,你才刚上任第二天,就裁撤掉商科的人手,不太合适吧?”元大人语气里充满了威胁。
陆川笑了笑:“下官也觉得影响不太好,不过下官觉得,还是要把人手招好,才好继续后面的事务。”
元大人也扯出一抹笑容:“那些人有什么不好吗?不是也可以干活吗?”
陆川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看向旁边看戏的尚书大人,给尚书大人递了一个本子。
“大人,这是商科这几个月的点卯册子,下官折子上写的六人,经常缺席点卯。据覃大人和李令史所言,这六人身子不好,才经常告假,下官以为,他们的身体状况已无法胜任这个位子了。”
元大人一急:“他们身子好着呢!”
陆川一挑眉:“哦?身子好却不来点卯,这可是玩忽职守了。”
第200章 宣旨
元大人一塞,说他们身子好就是玩忽职守,若是身子不好就是不能胜任,无论选哪个,裁撤他们都是理所应当的。
这陆川实在歹毒!
也怪他平日里没有好生管教,那个逆子竟如此大胆,十天半个月才来点卯一次。
就算不来点卯,之后竟然也不打点打点,让人给补上。
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其实元章义一开始是不敢这么大胆的,但是商科本来就没什么事情,之前的主事不敢得罪他。
他就从一天一次点卯,慢慢发展成十天半个月才来一次,当时的主事顾忌着他爹的权势,主动帮他把点卯补上了。
元章义知道了,还夸赞那主事会做事,从此不再关心点卯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