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田氏既能教出李卫这样的儿子来,足见其人是个知恩图报的,昨夜她听李卫说起近来发生之事,再有今日一大早朱太医身边的小药童登门,她只觉得不好好谢谢年珠实在是说不用过去。
  “李太太,您可别折煞我了。”年珠吓了一大摊,连忙将李田氏扶了起来,忙道,“您儿子是我的老师,我在老师跟前是毕恭毕敬,老师在您跟前也是毕恭毕敬,您这一跪,若老天有眼怕是药天打雷劈的。”
  说话间,她忙与李卫等人一起搀了李田氏起来,她这才发现这位老妇人似有眼疾的样子,但她并未多问,只笑眯眯道:“我的老师是您儿子,说起来,咱们之间也不算外人,您在我跟前何必客气?”
  “昨日我差人送过来的两个厨娘您觉得如何?我听老师说过,您和师公向来饮食清淡,所以我为你们挑了两个擅长淮扬菜的厨娘。”
  “你们刚来京城,若有什么缺的少的只管与我说,莫要把我当成外人,以后也莫要喊我‘年七格格’,直接唤我‘珠珠’,拿我当成您的孙女就是了……”
  年珠向来讨长辈喜欢,三言两语间就逗的李田氏哈哈大笑,而她也认识了李卫的家人。
  李卫是家中独子,他上面还有三个姐姐,都已出嫁。
  他的妻子董氏是个温婉识大体的妇人,他离家多年,是董氏将家中照料的井井有条。
  他膝下有五子三女,年纪最小的就是那个与年珠年纪相仿的李星柔,不管是沉默寡言、看起来有几分腼腆的李星柔,还是她上面的几个哥哥姐姐,都是很有礼貌,饱读诗书的样子。
  年珠与李田氏闲聊时,不免也称赞起李星柔等人来。
  李田氏说起几个孙女孙女,面上略带着几分骄傲之色。
  “我们李家不比京中高门大户,还是卫儿祖父在世时置办了好些产业,虽说李家在铜山小有名气,但连我这老婆子都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卫儿因读书不多,如今吃尽了苦头,这几个孩子若不好好念书,我老婆子第一个不答应。”
  “星柔与你差不多大的年纪,她不比你活泼开朗,却也是个细心的好孩子。”
  年珠下意识朝李星柔看了眼,李星柔冲她腼腆一笑。
  年珠本就是自来熟的性子,很快就转过头来与李星柔说话去了。
  李星柔昨日听父亲李卫将年珠夸了又夸,尚未见面就对年珠心生好感,如今瞧见年珠一点架子都没有,渐渐在年珠跟前也打开了话匣子。
  “你别看我祖母对你和颜悦色,实则对我们要求可严格了,家中不论男女,都得读书,有一次我三哥装病,这事儿叫祖母知道了,祖母气的亲自动手打三哥手板心,打得戒尺都断了。”
  “祖母说她这辈子做的最后悔的事儿就是没好好督促父亲念书,定不能放任我们不管。”
  “祖母不仅对我们要求严格,铺子里的大事小事都是祖母一手抓,我们家做的是蚕丝,祖母那一双眼睛就是织布时熬坏的,请了多少名医都没看好……”
  年珠不由对这位李田氏刮目相看起来,也有点明白李卫这样要强的性子到底是随了谁。
  但她还是秉持着“不懂就问”的原则,开口道:“我从前曾听老师说你们李家的生意做的不小,老太太怎么还会亲自去织布?”
  李星柔面上顿时就浮现惋惜之色来:“当年祖父病了,祖母接管生意,许多人仗着祖母是女子瞧不起她,但祖母却是憋了一口气,想要将生意做得更好。”
  “蚕丝生意说起来简单,实则里头是大有门道,祖母从收丝学起,样样通样样懂……那时候她老人家白天要管铺子里的事儿,晚上回来织布,所以才会熬坏了眼睛的。”
  她显然也遗传了李田氏和李卫那知足常乐的性子,很快笑了起来:“不过你可别看我祖母眼睛不好,但她心里却清楚的很……”
  年珠很快就喜欢上这位小师妹。
  没错,李星柔虽与她同岁,却比她小上一个月,所以她开始管李雪柔叫小师妹呢。
  在李雪柔小师妹的介绍下,年珠很快与大师兄、二师兄等人熟悉起来。
  到了傍晚,朱太医就来了。
  朱太医一来李府,就先去给李老太爷诊脉,不得不说他老人家的医术不是吹的,纵然李老太爷如今是进气多出气少,但他老人家却是大手一挥,直道:“没事儿,我略施针一番,再开一副方子就能有所好转。”
  “只是李老太爷这病情托得太久,怕是以后只能终身卧床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