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春去秋又来。
  不过两年的时间,年珠就已打齐年羹尧的耳朵,俨然成了一亭亭玉立的少女。
  如今她已十三岁,遗传了年羹尧与觉罗氏的好容貌,五官出众,气质出挑,用许多人的话来说:“得亏总督大人一早为七格格定下亲事,不然,就以七格格这般才貌,这上门提亲的人恨不得会将年家和总督府的门槛都给踏平的。”
  年珠听到这话却是不以为然。
  如今世人娶妻多看重“贤淑”二字,托年富的福,她是声名在外,宛如母老虎一般的存在。
  甚至还有人说,堂堂川陕总督都怕她这个女儿,这总督府的大事小事都是年珠说了算。
  谁还敢将这人娶回去?这不是娶了个活祖宗?
  如今的年珠正坐在书房里,从前她那小小一间书房已阔大了两倍,将左右两间屋子都包了进去,不仅有处理公务区,还有待客区,休息区等等。
  下面的几个管事排排站好,一个个态度是极恭敬。
  其中就有桑成鼎。
  他原以为年珠掌管总督府内院后会将他赶走,万万没想到却是将他留了下来,但他一点不敢放松警惕,不管何时何地都觉得背后有双眼睛正盯着自己,别说不敢造次,甚至当起差来比从前还要用心。
  毕竟如今他媳妇杨嬷嬷对七格格不敬,在家里闲了好几年,他一个人养活着一家老小,就指望着每月月钱和七格格赏下来的赏钱呢。
  “回禀格格,这是军营中的开销,总督大人吩咐奴才将这账册给您也送一份过来,请您过目。”
  “这是田庄本月的营收,您一并看看。”
  “周老伯说您爱吃腊肉,特意又送了两条腊肉和两只风干鸡过来……”
  年珠听的是眉头微皱,虽说周老伯等人的日子好过了不少,但她时时刻刻记得毛爷爷的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桑成鼎一看这架势,忙道:“不过格格放心,奴才记得您的话,周老伯离开时,奴才照着您的吩咐,从账房支了五两银子。”
  “虽说周老伯说什么都不肯收,但奴才还是将银子塞在了周老伯的篮子里。”
  年珠微微颔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