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3)
最后和林老婆子商量,决定从公中拿银子抵税。
大顺朝根据地区的不同,所收的税也不一样,在北方一年一熟,一年也只征收一次税,在南方一年两熟,就得征两次,若是没有粮食,就得按照人头交银钱税,一人一次税是五两银子。
未满十四的小孩不用交。
林老婆子算着家中的稻子,估摸着这次就算将新稻和家中的旧稻全都拿去交税,也还差两个人,也就是得拿十两银子去交。
林老婆子心疼得直滴血,这些钱可是全家辛辛苦苦攒了这么多年才攒下来的,一年到头都埋在田地头,就盼望着粮食足够交税,这样也能有些银钱,供孩子们读书去。
若是遇上灾年,粮食和银子都要交出去,再来两次,怕是地都要卖掉。
林老婆子叹着气,这几日心里一直惦念着大郎,也不知道他在医馆里怎么样了。
正想着,平安医馆的马车就来到了家门口,林老婆子心一跳,赶忙迎了出去,看见朱秀儿扶着宋大郎下马车来。
林老婆子心中的大石放下,连忙也上去扶着宋大郎,“秀儿,这是……”
朱秀儿答:“娘,林大夫说大郎可以回家来静养着了,只要后面仔细些养着,下地是不成问题的。”
林老婆子安下心来,“好!好!那就好,来!大郎进屋来。”
“大哥回来啦!”
“爹爹!娘亲,江儿/云儿好想你们!”
“大伯,大伯!”
一群孩子刚跟着柳雪梅去采完山货回来,远远看到有一辆马车停在家门口,又看到几天不见的宋大郎和朱秀儿,个个如同小炮弹一般飞奔过来。
却只站在宋大郎身边,不敢过多靠近,怕伤到他,只围着宋大郎叽叽喳喳道:“我们今天采了很多很多大蘑菇,今晚给大哥煮蘑菇汤喝!”
宋知江和宋知云也道,“爷爷说等爹爹回来就煮兔子吃,今晚爹爹要吃大兔腿!吃完腿腿就好啦!”
最小的宋知文也道:“我也摘了好多好多果子,都给大伯吃!”
宋大郎看着家中几个孩子,都是他亲眼看着长大的,心里暖暖的,一连应下声来,“好!好!大伯都受下了,乖孩子们。”
宋大郎平安归家,宋老汉将养了多日的大兔子炖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得开心。
第二天,里正来到家门口,将三十两交到宋老汉手中,“原本是想去平安医馆交了医药钱的,没曾想大郎提前回来了,我们问过了林大夫,说药钱三十两,这是上游村凑出来的医药钱,你们好生拿着。”
宋老汉眼含热泪,昨日宋大郎回家,他就给送大郎回来的药童交了医药钱,比上一次少点,二十两,刚好是整个家的积蓄。
林大夫这是又多给他们拿了十两。
刚交完银钱,整个家穷得叮当响,还愁着秋税呢,宋老汉含泪将银钱收下,招呼着家中老小去后院将这些天找回来的山货给里正装了满满一大车。
“里正老爷,这些天您帮我们家这么多,这些您是无论如何都要收下的,不然…不然我就亲自送到您家去!”
里正本不想收,但是看着宋家人坚持的样子,也只好收下。
回到家,看到这些新鲜漂亮的山货,里正心里也熨贴。这些年来他也锻炼出了看人的本事,摸着胡子点头道:“宋家人都是实心眼,做事老实本分,与之交好也不错。”
里正夫人命人将山货卸下来,全都是新鲜的,还带着泥土的芳香,也笑着:“这宋家人真是实在,也不枉夫君跑上跑下忙活。”
*
转眼间稻子已经收完。秋收已经过去,收税正式拉开帷幕。 ↑返回顶部↑
大顺朝根据地区的不同,所收的税也不一样,在北方一年一熟,一年也只征收一次税,在南方一年两熟,就得征两次,若是没有粮食,就得按照人头交银钱税,一人一次税是五两银子。
未满十四的小孩不用交。
林老婆子算着家中的稻子,估摸着这次就算将新稻和家中的旧稻全都拿去交税,也还差两个人,也就是得拿十两银子去交。
林老婆子心疼得直滴血,这些钱可是全家辛辛苦苦攒了这么多年才攒下来的,一年到头都埋在田地头,就盼望着粮食足够交税,这样也能有些银钱,供孩子们读书去。
若是遇上灾年,粮食和银子都要交出去,再来两次,怕是地都要卖掉。
林老婆子叹着气,这几日心里一直惦念着大郎,也不知道他在医馆里怎么样了。
正想着,平安医馆的马车就来到了家门口,林老婆子心一跳,赶忙迎了出去,看见朱秀儿扶着宋大郎下马车来。
林老婆子心中的大石放下,连忙也上去扶着宋大郎,“秀儿,这是……”
朱秀儿答:“娘,林大夫说大郎可以回家来静养着了,只要后面仔细些养着,下地是不成问题的。”
林老婆子安下心来,“好!好!那就好,来!大郎进屋来。”
“大哥回来啦!”
“爹爹!娘亲,江儿/云儿好想你们!”
“大伯,大伯!”
一群孩子刚跟着柳雪梅去采完山货回来,远远看到有一辆马车停在家门口,又看到几天不见的宋大郎和朱秀儿,个个如同小炮弹一般飞奔过来。
却只站在宋大郎身边,不敢过多靠近,怕伤到他,只围着宋大郎叽叽喳喳道:“我们今天采了很多很多大蘑菇,今晚给大哥煮蘑菇汤喝!”
宋知江和宋知云也道,“爷爷说等爹爹回来就煮兔子吃,今晚爹爹要吃大兔腿!吃完腿腿就好啦!”
最小的宋知文也道:“我也摘了好多好多果子,都给大伯吃!”
宋大郎看着家中几个孩子,都是他亲眼看着长大的,心里暖暖的,一连应下声来,“好!好!大伯都受下了,乖孩子们。”
宋大郎平安归家,宋老汉将养了多日的大兔子炖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得开心。
第二天,里正来到家门口,将三十两交到宋老汉手中,“原本是想去平安医馆交了医药钱的,没曾想大郎提前回来了,我们问过了林大夫,说药钱三十两,这是上游村凑出来的医药钱,你们好生拿着。”
宋老汉眼含热泪,昨日宋大郎回家,他就给送大郎回来的药童交了医药钱,比上一次少点,二十两,刚好是整个家的积蓄。
林大夫这是又多给他们拿了十两。
刚交完银钱,整个家穷得叮当响,还愁着秋税呢,宋老汉含泪将银钱收下,招呼着家中老小去后院将这些天找回来的山货给里正装了满满一大车。
“里正老爷,这些天您帮我们家这么多,这些您是无论如何都要收下的,不然…不然我就亲自送到您家去!”
里正本不想收,但是看着宋家人坚持的样子,也只好收下。
回到家,看到这些新鲜漂亮的山货,里正心里也熨贴。这些年来他也锻炼出了看人的本事,摸着胡子点头道:“宋家人都是实心眼,做事老实本分,与之交好也不错。”
里正夫人命人将山货卸下来,全都是新鲜的,还带着泥土的芳香,也笑着:“这宋家人真是实在,也不枉夫君跑上跑下忙活。”
*
转眼间稻子已经收完。秋收已经过去,收税正式拉开帷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