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3)
伙计笑起来,“要是想买米的话,我可劝你早点买咯…”
说着,伙计压低声音:“听没听说过,北方今年闹了大霜灾,一棵粮食都没活下来,那边的粮食都卖到天价了。”
“前阵子米价就开始涨了,如今才到了60文一斗,估计再过一阵子,七八十文一斗也不是没有可能。”
宋老汉想起一个月前大郎买的五斤棉花,还有打探到的消息。这北方霜灾不是胡掐,是确有其事。
他心下震惊,“这霜灾竟然还没有过去,老天爷哟,这都一个月了。”
伙计一边招呼着其他进店买米的客人,见宋老汉接着话茬,也继续道:“可不是嘛,听说朝廷为了北边的霜灾,又吵又闹的,前阵子连斩了几个贪污的大官,眼看着情形就要不好了。”
宋老汉凑近了些,“若是再这样下去,那岂不是……”
伙计见他知晓严重性,不吝啬说着:“大爷,早做准备吧,这些日子富户们也都得了消息,开始屯粮囤货了,我们福满镇这个小地方的米店,每日也有不少家丁小厮来采买呢,一买就是几十袋。”
宋老汉消化着信息,心里有了计较,连声朝着米店伙计道谢:“多谢小哥直言,感激不尽!”
伙计摆摆手,立马进店招呼去了。
宋老汉又是犹豫片刻,这才下定决心。反正家中正缺粮,银子再多也没有命重要,宋老汉当机立断,将买山鸡得到的195文钱全都买了粮食。
60文钱一斗,195文钱只够3斗多点,又好说歹说,伙计也爽快,赠予了一些未脱壳的谷子。
回去脱壳,脱下来的糠也能喂给家里的鸡鸭。
3斗大米就是36斤,米店的麻袋大,装了一个大袋子还空余很大的地方出来。
两个米店的伙计出来,将粗米和谷子搬到了宋老汉的牛车上,宋老汉又是连连向伙计道谢,这才离去。
想到棉花,宋老汉又到了布庄外头,只见人山人海的,布庄一开门便有一堆人一窝蜂涌进去,人群散乱,他心系牛车上的的粮食,便没有靠近。
等了一段时间,宋老汉匆匆拉住一个抗着大布袋子出来的小哥,看着应该是在大户人家里做小厮的,连忙
问道:
“俺老汉想来镇子上扯些布回去,给孩子们做件新衣裳,这么多人,这是怎么了。”
小厮见他淳朴,正好也想将肩膀上的布袋子放下来休息,擦着汗说:“老人家,北边的霜灾现在有往下扩展的趋势,估计就这一个月,霜灾就要到咱们徽州了,这些人都在抢棉花呢。”
宋老汉大惊,“一个月!只剩一个月了!?”
小厮想着这消息也没有什么好隐藏的,连声道:“这是咱们主家得的消息,各路的人如今都在自寻出路呢,早点准备起来吧。”
“那这棉花,如今是多少银子一斤?”
小厮道,“昨日还是200文,今日已经是208文了。”
宋老汉大惊失色,松开小厮的手就往驾着牛车稻香村的方向赶,山路不好走,颠簸了一路。
宋家人见宋老汉这样着急地赶回来,连忙过去接,“这是怎么了?”
宋老汉将在镇子上听到的消息都一五一十说了,最后感叹,“还好大郎当日买了五斤棉花,足够咱们一家子做些棉衣裳,如今棉花已经208文一斤了,听说明日还要再涨!”
宋家人纷纷大惊皱眉,棉花已经208文一斤了!?
林老婆子也在屋里踱步,犹豫着,“不成,老头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霜灾在北方害了这么久,万一那天真的南下到咱们徽州府,到时候,咱们稻香村这犄角旮旯的,朝廷也管不到咱们这,不如现在多买些囤着!这年头,活命才是最要紧!”
宋大郎也点头,“对,爹!趁现在还在秋收着,十里八村得消息的人比较少,咱们得赶紧去多买些粮食回来,还有一些盐,油之类。” ↑返回顶部↑
说着,伙计压低声音:“听没听说过,北方今年闹了大霜灾,一棵粮食都没活下来,那边的粮食都卖到天价了。”
“前阵子米价就开始涨了,如今才到了60文一斗,估计再过一阵子,七八十文一斗也不是没有可能。”
宋老汉想起一个月前大郎买的五斤棉花,还有打探到的消息。这北方霜灾不是胡掐,是确有其事。
他心下震惊,“这霜灾竟然还没有过去,老天爷哟,这都一个月了。”
伙计一边招呼着其他进店买米的客人,见宋老汉接着话茬,也继续道:“可不是嘛,听说朝廷为了北边的霜灾,又吵又闹的,前阵子连斩了几个贪污的大官,眼看着情形就要不好了。”
宋老汉凑近了些,“若是再这样下去,那岂不是……”
伙计见他知晓严重性,不吝啬说着:“大爷,早做准备吧,这些日子富户们也都得了消息,开始屯粮囤货了,我们福满镇这个小地方的米店,每日也有不少家丁小厮来采买呢,一买就是几十袋。”
宋老汉消化着信息,心里有了计较,连声朝着米店伙计道谢:“多谢小哥直言,感激不尽!”
伙计摆摆手,立马进店招呼去了。
宋老汉又是犹豫片刻,这才下定决心。反正家中正缺粮,银子再多也没有命重要,宋老汉当机立断,将买山鸡得到的195文钱全都买了粮食。
60文钱一斗,195文钱只够3斗多点,又好说歹说,伙计也爽快,赠予了一些未脱壳的谷子。
回去脱壳,脱下来的糠也能喂给家里的鸡鸭。
3斗大米就是36斤,米店的麻袋大,装了一个大袋子还空余很大的地方出来。
两个米店的伙计出来,将粗米和谷子搬到了宋老汉的牛车上,宋老汉又是连连向伙计道谢,这才离去。
想到棉花,宋老汉又到了布庄外头,只见人山人海的,布庄一开门便有一堆人一窝蜂涌进去,人群散乱,他心系牛车上的的粮食,便没有靠近。
等了一段时间,宋老汉匆匆拉住一个抗着大布袋子出来的小哥,看着应该是在大户人家里做小厮的,连忙
问道:
“俺老汉想来镇子上扯些布回去,给孩子们做件新衣裳,这么多人,这是怎么了。”
小厮见他淳朴,正好也想将肩膀上的布袋子放下来休息,擦着汗说:“老人家,北边的霜灾现在有往下扩展的趋势,估计就这一个月,霜灾就要到咱们徽州了,这些人都在抢棉花呢。”
宋老汉大惊,“一个月!只剩一个月了!?”
小厮想着这消息也没有什么好隐藏的,连声道:“这是咱们主家得的消息,各路的人如今都在自寻出路呢,早点准备起来吧。”
“那这棉花,如今是多少银子一斤?”
小厮道,“昨日还是200文,今日已经是208文了。”
宋老汉大惊失色,松开小厮的手就往驾着牛车稻香村的方向赶,山路不好走,颠簸了一路。
宋家人见宋老汉这样着急地赶回来,连忙过去接,“这是怎么了?”
宋老汉将在镇子上听到的消息都一五一十说了,最后感叹,“还好大郎当日买了五斤棉花,足够咱们一家子做些棉衣裳,如今棉花已经208文一斤了,听说明日还要再涨!”
宋家人纷纷大惊皱眉,棉花已经208文一斤了!?
林老婆子也在屋里踱步,犹豫着,“不成,老头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霜灾在北方害了这么久,万一那天真的南下到咱们徽州府,到时候,咱们稻香村这犄角旮旯的,朝廷也管不到咱们这,不如现在多买些囤着!这年头,活命才是最要紧!”
宋大郎也点头,“对,爹!趁现在还在秋收着,十里八村得消息的人比较少,咱们得赶紧去多买些粮食回来,还有一些盐,油之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