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大郎捏紧牛车缰绳。若丹娘子尚且安稳,他一定要找到她,不论是为王老爷,还是为秀儿。
  忽地一阵冷风刮来,宋大郎抬头看天,太阳已经不再明媚。
  想到霜灾,宋大郎赶紧驾着牛车往粮铺去。不管怎么样,粮食还是要继续买的。
  这天渐渐凉下来,关于霜灾南下的言论传遍了大街小巷,如今县城里人人自危。
  粮食价格高,米面粮油的店前最容易滋生事端,县太爷也派了人马来守着。
  “胆敢闹事挑衅者,杖责二十!”
  一通布告张贴出来,止住了不少想要趁乱捞银子粮食的地痞。
  粮铺前依旧人满为患,宋大郎将牛车栓好,就听到旁边两个看热闹的伙计愁眉苦脸道:
  “听说那日徐知州处理了乱抓人的官差之后,扬言要整顿兴宁县,这粮价如此高,能不能来整顿一番啊…”
  另一人也道:“现在一斗粮食都300文了,这谁吃得起,再不整治,怕是要饿死咯。”
  说着,那人挑着眉毛又说:“你说这次张县丞连知州都惹上了,会如何?”
  宋大郎听到是关于徐老爷子的,不由得放慢动作凑近听了听。
  另一人听到伙计这话,也谨慎瞥了他一眼,说:“我看这事难办,这兴宁县被金家和张家把持了这么多年,想要一下拔除,基本不可能。”
  “徐知州这样生气,还是因为有人竟敢当着他的面杀了人,这等胆大包天,要是不整治一番,下一次那箭再偏离一些,怕不是要射到知州的脑袋上。”
  另一人慌慌张张要去捂他的嘴,“仁兄,这话可不兴乱说。”
  那人撇开伙计的手,继续道:“有什么不能说的,有眼睛的人都知道是谁干的,不就是金家和张家动的手。百姓都要饿死了,他们那府里却一日比一日奢靡,不过是一群附生在民脂民膏上的蛆虫罢了,我呸!”
  伙计拍拍他的肩膀,也忍不住唾一句:“新上任的县太爷是好官,咱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但两家刺头也不是好惹的,这事闹得这样大,想必县太爷不会善罢甘休,咱还是等消息吧。”
  宋大郎听着两个人的感慨,忍不住问:“二位兄台可知,那日被诬陷的谢家奴仆,现在如何了?”
  宋大郎冷不丁出声,俩人吓了一跳,扭过身子上下看他一眼,犹豫着开口:“谢家奴仆?”
  有一人反应过来,“就是那日被冤枉偷了簪子的家丁罢?这事又与他无关,自然是放他回去了。”
  宋大郎呼出一口气,“徐知州果然心系百姓,心胸宽广。”
  俩人一听宋大郎不是挑刺的,也没了防备心:“徽州府下治百姓谁不知道徐知州丰功伟绩,就算是载入史册也是了得的,这次徐知州出马,那些个祸害总该被除一除了。”
  宋大郎好奇:“祸害?二位可说说,这祸害……从何说起?”
  伙计谨慎环顾了四周,见没人注意到这边,才低声道:“上次我在河边放牛,听到喊打喊杀的声音,着急躲起来,就看到张县丞府邸的管事着急忙慌让随从将箱子全都扔进河里。”
  “我那时候还奇怪,那群人看着劳碌奔波的,想必就是为了护送那些箱子,可为何又要投入河中,直到看到陈知县带着人出现,说是奉命追查。”
  宋大郎和另一个人齐声,“追查?”
  伙计点头,“陈知县命人将箱子全都打捞了起来,打开一看却见那箱子里空空如也,张县丞府的管事趁机发难,讽刺了好一会。”
  另一人挠挠头,“这……箱子里也没装啥,他们为何要不远千里去护送?”
  伙计道:“这事我也想了很久,直到见我媳妇做菜的时候,放了盐。”
  伙计又谨慎看了周围,继续凑近了些,“盐溶于水,遇水即可消失不见。这就可以解释那些箱子为何从马车上搬下来的时候沉甸甸的,打捞上来却空无一物,因为箱子里头很有可能装的就是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