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2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卢正山这里一通军务忙碌下来,也是有些精疲力尽,当其返回城主府时,却见自己的兄长卢正思正在向他招手示意,于是他便走上前去询问道:“阿兄何事?”
  “你先跟我来!”
  卢正思招招手示意卢正山跟他走进一间偏僻的房间中,关进了门窗之后才从怀中掏出一份皱巴巴的纸团,摆在了灯烛照射的桌案上,口中则沉声说道:“这是今日魏军射入城中的劝降书信……”
  “大王已经下令上缴,阿兄怎敢私藏?”
  卢正山见状后当即便皱眉说道,然而卢正思却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只是继续小声说道:“你先看一看。”
  卢正山闻言后这才低头抚平纸张,认真阅读起来,片刻后眉头顿时便皱的更深。这劝降书信中先是介绍了一下魏军如今已经全据邺城以南,并且分兵从上党北进,自八缚岭奔袭晋阳,再加上离石方面的进军,以及北山长城也有大军南下,一共是三路大军齐攻晋阳,晋阳方面根本就没有余力救援河北等等。
  “魏军如今想要恫吓逼降我等,必然是夸大其词,局势未必如其所言那般恶劣!”
  卢正山之前忙于安排城中防务,收缴上来的劝降书信也没来得及细看,如今在了解到书信内容之后,心中也是沉甸甸的,但还是强打起精神来说道。
  卢正思听到这话后却只是缓缓摇头,旋即便又伸出手指点了点这纸面,继续沉声道:“你再仔细看一看这书信,有没有发觉什么异常?”
  卢正山见状自是有些不解,又低下头仔细看了好一会儿,确认已经将内容看懂吃透,抬眼望向兄长时,却见兄长仍是点着纸面,他再垂下头去认真端详,终于看出了一丝端倪:“这字迹、这字迹有些熟悉,但一时间却记不起……”
  “是释奴,他前随叔虎堂叔等西去,此番相比是随军返回河北了。这字迹、这文风,全都是他手笔!”
  卢正思讲到这里,便忍不住叹息道:“早知竟有今日,当时若与同去也未尝不可啊!”
  卢思道小字释奴,其父名为卢道亮,卢正山等人的父亲名为卢道约,都是范阳卢氏卢渊之子。卢思道早年间跟随堂叔卢叔虎一家前往关西,但卢正山一家却并未跟随。
  此番高乐率军北进,卢思道作为随军参军,劝降书文皆由其撰写。卢正思辨认出卢思道的手笔,便将这书信暗藏下来。
  “阿兄你的意思是……”
  卢正山望着兄长,口中小声问道。
  “我能有什么意思,只是希望一家人平安顺遂罢了。书中内容你也有见,纵然别处有所夸大,但邺都失守、唐王北进总是事实。唐王名满天下、战无不胜,岂河南王小儿能阻,今我兄弟尚可得一投诚趋迎之功。若是再作迟疑,城破之后如豚犬一般遭人擒出,即便彼此有旧,恐怕也难得垂恩!”
  卢正思也低声说道,他见卢正山还有些不忍,于是便又劝告道:“河南王少年性情,难免强直,但今国势倾颓岂其一人能挽?况高氏伦情贱薄,河南王前为长广王所弃,今又为任城王所舍。你总算也是其长辈,忍见他一意孤行、自寻死路?”
  “我、我听阿兄的!”
  卢正山在沉吟一番之后,口中才又涩声说道:“只是希望城外王师大将切勿伤害河南王,此情一定要转告释奴,求其由中转圜!”
  广宗城防务本来就是卢正山辅助布置,高孝瑜对于这个丈人也比较信任倚重,而今卢正山想要与外界的魏军联络,那自然再简单不过。
  随着卢正山派遣家奴偷偷出城,前往魏军军营中见到卢思道,双方迅速的达成了默契和约定,等到了第三天的黎明时分,卢氏兄弟悄悄打开了城门,将魏军放入城中。高孝瑜睡梦中被惊醒,旋即便见到魏军将士手持战刀涌入他的寝室当中。
  第1240章 万马齐喑
  公元531年,高欢率领着从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手中获得的六镇军民离开晋阳,进入河北,不久后便在信都建义,率领六镇镇人与河北豪强们起兵反对尔朱氏,由此拉开了高氏一族统治河北的序幕。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信都也可以称得上是高氏的龙兴之地。因其地处河北腹心之地,在高氏于河北建立起统治以来,便鲜少受到战争的骚扰。可是现在,战火又再次蔓延到了信都。
  在卢正山兄弟们主动作为内应配合之下,高乐轻取广宗城,在广宗稍事休整之后,便率领麾下人马直向信都而去。
  此时的信都城中,任城王高湝也早已经从溃退归城的军士们口中得知高孝瑜与魏军遭遇并交战不利的消息,忙不迭下令修缮城防,并且向左近诸方遣使求援。
  高乐此番从邺城向北进军虽然只有五千精骑,但是除了这些作战的将士之外,所配给的随军参谋数量也是不少,而且多是关东世族出身,除了卢思道之外,还有清河崔氏、崔棱之子崔瞻,以及同样出身陇西李氏、李泰的堂兄李倩之等等。
  这些人虽然上阵杀敌的勇力并不出众,但是在别的方面却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诸如卢思道的劝降书文招降卢正山兄弟们,而他们这些世族成员们之间的关系往往盘根错节,平日里未必有什么共同的利益或是牢固的联盟,可是在这种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时刻,哪怕只是瓜葛牵连,去游说统战起来也能事半功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