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46节(2 / 4)
李泰对于晋阳人事也有一定的了解,并不指望这些人能够帮忙稳定住局面,所以只是简单接见一下,然后便将他们与齐太子高百年安置在一起,等到凯旋之后再作具体的处置。
不过在一干降人之中,也有几个重要的人物,比如唐邕和白居易的先人白建。此二人多年执掌北齐的骑兵和外兵两省,对于北齐的军事了解极深。
虽然李泰也并不需要成建制的将北齐武装加以接收,但想要比较彻底的整编一番的话,便绕不开这二者。之前一战在晋阳城外收降纳俘数万军众,眼下还没有进行细致整编,仍然需要不少的兵力加以看守,李泰也需要二者配合对晋阳兵略加安抚并拆分安置。
不过另一个李泰比较有印象的北齐臣子赵彦深,李泰便没有在出降人员当中见到。赵彦深这个人在宗室、勋贵、世族和侫幸小人掺杂的北齐朝堂中,的确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其人未来出降,李泰还略感失望,但也仅此而已,他也没有求才若渴到满城搜索进行征辟。倒也不是不重贤才,只不过赵彦深这个人成长经历是与高氏政权的发展息息相关、如同量身定做,李泰即便以礼延之,其人不过能发挥些许统战价值,并且还有可能会循于旧情而藏污纳垢。
说到底,李泰并不担心吞下北齐会迟迟消化不良而增加内耗,所以对于北齐的重臣大将也就无所谓礼敬款待。其人若来,姑且纳之,若不肯至则严加看管,以免凭其人望再聚拢那些亡国遗老对抗后续的统治,等到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是杀是留那就各凭心意了。
李泰虽然已经入据晋阳宫,但是针对晋阳城的攻战并没有完全结束,反而还变得激烈起来。
毕竟齐主高演本来就是死于众叛亲离,其他那些仍存顽抗之志的北齐军民们也不会因其死亡便放弃抵抗,而且高演也已经被烧成了一把灰,李泰就算想要拿其尸体去威慑逼降其他人都做不到。
此刻的晋阳南宫还有一部分自晋阳宫逃散但却还未及离开宫苑的原齐军禁卫,仍在各据一处的进行抵抗。而就在晋阳宫起火和王晞等人出降的时候,晋阳罗城也进行了突围。
此时的晋阳便好像是一个被一拳打爆的大水囊,形壳已经不在了,但里面储存的水却是四溅开来。好在晋阳城内外的军众足够多,这才能够各处都不失防范。
城外杨忠仍然率领两万军卒驻守北面的风谷川,晋阳罗城军众突围之时,杨忠第一时间率部迎战上去。晋阳南宫因为连接着晋阳南城,情况则就比较复杂一些。
晋阳南城乃是一众勋贵们聚居所在,而这些勋贵又有不少在禁军当中任职,随着齐主高演放弃抵抗、投火而死,这些勋贵禁军将士们便也想往南城逃窜,且不乏人仍然贼心不死的将一部分勋贵部曲都引入到晋阳南城来,想要继续与魏军进行对抗。
晋阳勋贵、或者说北镇镇兵们,是一个比较矛盾的群体,他们没有什么坚定的立场,见风使舵、容易屈服,可如果是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又会变得狠恶十足。
诸如之前的宇文氏一家,本来是抗击六镇兵变的,而且宇文泰父兄皆为此战死。但是在内迁到河北因为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他们一家便又投身兵变当中。
在尔朱荣覆灭葛荣叛军的滏口之战中,还未开战高欢便劝降了叛军当中数名伪王并万余将士,这些镇兵们可谓表现的身娇体柔。可是等到叛乱被尔朱荣平息之后,由于镇兵们没有得到妥善安置,又发生了大大小小几十次叛乱,搞得继承尔朱荣势位的尔朱兆欲哭无泪,这才将六镇镇人交给高欢统率。
对自身利益进行奋斗争取,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这些镇兵们不断转变立场和阵营,则就体现出他们政治天真、盲目短视、热衷投机与上层领导者过于贪婪等等各种缺陷。
李泰想要化解晋阳南城勋贵们的抵抗很简单,只要公布勋贵群体待遇不变,并且挑出几个代表人物着重封奖,那么抵抗很快就会平息下来。
毕竟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只有折腾作乱,他们的地位才会水涨船高,无论是之前的兵变还是在北齐支持政变,都体现出这个道理。
可是这些人却忽略了另一个道理,那就是原来的他们体量和势力与如今可是不能同日而论。过往他们两米多高、膀大腰圆的壮汉嘤嘤嘤,哪怕让人倍感恶心,还是得耐着性子多加安抚。
可是如今在与西魏的多年对抗,加上自身的折损淘汰,他们体量较之往年已经是大不相同,再玩过往那一套,迎接他们的那就可能是一串又一串的大比兜!
李泰甚至往并州城里都派出了劝降使者,但却并没有惯着晋阳南宫和南城这些勋贵们。他将营中尚可调用的其他人马统统调来布置在这区域周边,然后便不由分说的发起了猛攻。
为了加强针对这些晋阳勋贵的打击,就连小可汗摄图近日所收编的一部分突厥军众,李泰都给派上了战场,一举将这些残众逐出了宫苑范围,然后又包围着晋阳南城不断发起进攻。
彼此间的攻防战斗激烈程度远较之前进攻晋阳宫时还要更猛烈几分,而在战斗进行到了第三天的时候,终于以一众晋阳勋贵们的彻底战败而宣告结束。此时的晋阳南城也早已经被打残大半,街巷与建筑残垣之间到处都散落着战死者的尸体。
局面如此惨烈,也与李泰的指使有关。就在晋阳南城被包围之后不久,城中便有勋贵投书试图投降,但李泰一概没有回应,只是下令继续保持进攻,务求要在战争中消灭一大批晋阳勋贵。
这一场战斗也算是此番交战以来,魏军杀敌最多的一场战斗,仅仅在战后清理战场,便清理出了上万具尸体,这其中大半都是晋阳勋贵的部曲家奴。
当然那些勋贵也没能幸免,诸如北齐的濮阳王娄仲达、之前被捕又归国的长乐王尉粲、安德王韩轨之子韩晋明等等,全都或战死或被斩杀。
甚至于北齐开国元老中几乎是硕果仅存的安定王贺拔仁,都在家宅被攻破时因身着仆人衣袍准备趁乱逃出,结果被入城军众当街包围,最后因拒捕而被直接殴打致死。
李泰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也是颇感惋惜。贺拔仁这样一个人物,可谓是活着的史书,因其深刻参与高欢的崛起,如果能被生擒的话,李泰倒可以向其询问了解一下兵变以来第一手的史实资料,结果却没想到死的这么干脆。
一旦战斗进行起来,难免会有混乱。因此遭难的不只有贺拔仁和其他的晋阳勋贵,甚至就连亡者都难能幸免。
之前突厥军众参与助战而驻扎晋阳南宫中,搜索宫室时却意外的发现一具华丽棺椁。他们破棺之后将内里的陪葬品搜刮一通,旋即将尸体抛掷于闲庭中。 ↑返回顶部↑
不过在一干降人之中,也有几个重要的人物,比如唐邕和白居易的先人白建。此二人多年执掌北齐的骑兵和外兵两省,对于北齐的军事了解极深。
虽然李泰也并不需要成建制的将北齐武装加以接收,但想要比较彻底的整编一番的话,便绕不开这二者。之前一战在晋阳城外收降纳俘数万军众,眼下还没有进行细致整编,仍然需要不少的兵力加以看守,李泰也需要二者配合对晋阳兵略加安抚并拆分安置。
不过另一个李泰比较有印象的北齐臣子赵彦深,李泰便没有在出降人员当中见到。赵彦深这个人在宗室、勋贵、世族和侫幸小人掺杂的北齐朝堂中,的确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其人未来出降,李泰还略感失望,但也仅此而已,他也没有求才若渴到满城搜索进行征辟。倒也不是不重贤才,只不过赵彦深这个人成长经历是与高氏政权的发展息息相关、如同量身定做,李泰即便以礼延之,其人不过能发挥些许统战价值,并且还有可能会循于旧情而藏污纳垢。
说到底,李泰并不担心吞下北齐会迟迟消化不良而增加内耗,所以对于北齐的重臣大将也就无所谓礼敬款待。其人若来,姑且纳之,若不肯至则严加看管,以免凭其人望再聚拢那些亡国遗老对抗后续的统治,等到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是杀是留那就各凭心意了。
李泰虽然已经入据晋阳宫,但是针对晋阳城的攻战并没有完全结束,反而还变得激烈起来。
毕竟齐主高演本来就是死于众叛亲离,其他那些仍存顽抗之志的北齐军民们也不会因其死亡便放弃抵抗,而且高演也已经被烧成了一把灰,李泰就算想要拿其尸体去威慑逼降其他人都做不到。
此刻的晋阳南宫还有一部分自晋阳宫逃散但却还未及离开宫苑的原齐军禁卫,仍在各据一处的进行抵抗。而就在晋阳宫起火和王晞等人出降的时候,晋阳罗城也进行了突围。
此时的晋阳便好像是一个被一拳打爆的大水囊,形壳已经不在了,但里面储存的水却是四溅开来。好在晋阳城内外的军众足够多,这才能够各处都不失防范。
城外杨忠仍然率领两万军卒驻守北面的风谷川,晋阳罗城军众突围之时,杨忠第一时间率部迎战上去。晋阳南宫因为连接着晋阳南城,情况则就比较复杂一些。
晋阳南城乃是一众勋贵们聚居所在,而这些勋贵又有不少在禁军当中任职,随着齐主高演放弃抵抗、投火而死,这些勋贵禁军将士们便也想往南城逃窜,且不乏人仍然贼心不死的将一部分勋贵部曲都引入到晋阳南城来,想要继续与魏军进行对抗。
晋阳勋贵、或者说北镇镇兵们,是一个比较矛盾的群体,他们没有什么坚定的立场,见风使舵、容易屈服,可如果是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又会变得狠恶十足。
诸如之前的宇文氏一家,本来是抗击六镇兵变的,而且宇文泰父兄皆为此战死。但是在内迁到河北因为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他们一家便又投身兵变当中。
在尔朱荣覆灭葛荣叛军的滏口之战中,还未开战高欢便劝降了叛军当中数名伪王并万余将士,这些镇兵们可谓表现的身娇体柔。可是等到叛乱被尔朱荣平息之后,由于镇兵们没有得到妥善安置,又发生了大大小小几十次叛乱,搞得继承尔朱荣势位的尔朱兆欲哭无泪,这才将六镇镇人交给高欢统率。
对自身利益进行奋斗争取,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这些镇兵们不断转变立场和阵营,则就体现出他们政治天真、盲目短视、热衷投机与上层领导者过于贪婪等等各种缺陷。
李泰想要化解晋阳南城勋贵们的抵抗很简单,只要公布勋贵群体待遇不变,并且挑出几个代表人物着重封奖,那么抵抗很快就会平息下来。
毕竟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只有折腾作乱,他们的地位才会水涨船高,无论是之前的兵变还是在北齐支持政变,都体现出这个道理。
可是这些人却忽略了另一个道理,那就是原来的他们体量和势力与如今可是不能同日而论。过往他们两米多高、膀大腰圆的壮汉嘤嘤嘤,哪怕让人倍感恶心,还是得耐着性子多加安抚。
可是如今在与西魏的多年对抗,加上自身的折损淘汰,他们体量较之往年已经是大不相同,再玩过往那一套,迎接他们的那就可能是一串又一串的大比兜!
李泰甚至往并州城里都派出了劝降使者,但却并没有惯着晋阳南宫和南城这些勋贵们。他将营中尚可调用的其他人马统统调来布置在这区域周边,然后便不由分说的发起了猛攻。
为了加强针对这些晋阳勋贵的打击,就连小可汗摄图近日所收编的一部分突厥军众,李泰都给派上了战场,一举将这些残众逐出了宫苑范围,然后又包围着晋阳南城不断发起进攻。
彼此间的攻防战斗激烈程度远较之前进攻晋阳宫时还要更猛烈几分,而在战斗进行到了第三天的时候,终于以一众晋阳勋贵们的彻底战败而宣告结束。此时的晋阳南城也早已经被打残大半,街巷与建筑残垣之间到处都散落着战死者的尸体。
局面如此惨烈,也与李泰的指使有关。就在晋阳南城被包围之后不久,城中便有勋贵投书试图投降,但李泰一概没有回应,只是下令继续保持进攻,务求要在战争中消灭一大批晋阳勋贵。
这一场战斗也算是此番交战以来,魏军杀敌最多的一场战斗,仅仅在战后清理战场,便清理出了上万具尸体,这其中大半都是晋阳勋贵的部曲家奴。
当然那些勋贵也没能幸免,诸如北齐的濮阳王娄仲达、之前被捕又归国的长乐王尉粲、安德王韩轨之子韩晋明等等,全都或战死或被斩杀。
甚至于北齐开国元老中几乎是硕果仅存的安定王贺拔仁,都在家宅被攻破时因身着仆人衣袍准备趁乱逃出,结果被入城军众当街包围,最后因拒捕而被直接殴打致死。
李泰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也是颇感惋惜。贺拔仁这样一个人物,可谓是活着的史书,因其深刻参与高欢的崛起,如果能被生擒的话,李泰倒可以向其询问了解一下兵变以来第一手的史实资料,结果却没想到死的这么干脆。
一旦战斗进行起来,难免会有混乱。因此遭难的不只有贺拔仁和其他的晋阳勋贵,甚至就连亡者都难能幸免。
之前突厥军众参与助战而驻扎晋阳南宫中,搜索宫室时却意外的发现一具华丽棺椁。他们破棺之后将内里的陪葬品搜刮一通,旋即将尸体抛掷于闲庭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