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4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万岁”一词在当下固然不是帝王专属,但用于称颂帝王也绝不是什么冒犯忌讳的事情,而且在类似的场合中向来出现的频率都非常的高。
  李泰今天还是第一次以这新的身份面见畿内士民,心情自然也是激动有加。只可惜今日他身着庄重严肃的衮冕礼服,只能端坐乘舆之中,视线也难左顾右盼,更加难能向长街两侧的群众招手示意,但那山呼海啸一般的声浪不断的涌入到耳中,也让他深感畿内士民之热情。
  在群众的欢呼声中,乘舆仪仗沿朱雀大街一路南行,直达南郊圜丘。抵达圜丘之后,李泰便先入大次御帐之中稍作休息,而后在吉时到来的时刻才在群臣引护之下缓缓登上圜丘,祭祀昊天上帝。
  祭祀南郊并不是登基大典的必备礼节,甚至有的帝王终其一生都未亲祀南郊。但毫无疑问,祭祀南郊乃是国之吉礼大典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代表着君权神授、帝王沟通上天的重要意义。
  所以就连李泰对于此事也是分外的重视,一丝不苟的执行着各项礼程,待其站立在高大的圜丘天坛顶部俯瞰长安南郊的时候,四周百官将士并观礼士民俱环拜圜丘周围,心中也不免大生一股君临天下的豪情。
  这激动的心情一直等到礼毕之后、退下圜丘之时才略有平复,而此时李泰也才感受到衮冕礼服之下因激动而涌出来一身的汗水,在冬风吹拂之下竟然都未觉凉意。
  郊祭之后仪驾归宫,李泰便暂除衮冕,换上了一身轻便的赭黄袍服,骑乘着一匹青骢骏马在群臣拱从下返回长安城中。而当其现身于畿内士民视野中时,长安城内外更是欢声雷动、经久不息,整座城池一时间都洋溢着一股欢快喜庆的氛围。
  第1264章 大封群臣
  郊祭还宫之后,新君李泰再登乾元殿前的承天门接受群臣士民拜贺。
  承天门乃是皇城进入宫城的城门,门前的皇城中除了文武群臣之外,在元月人日之前凡畿内士民皆可入皇城来观礼拜贺。这也大大拉近了畿内百姓与新朝新君的距离感,新朝甫立,与民同乐。
  李泰站在承天门城楼上,在接受臣民拜贺之后,便又着令礼官宣读诏书大赦天下,之后则返回乾元殿中大飨群臣。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遇到喜事首先想到的便是吃顿好的来庆祝一下。而今新朝建立、新君履极,同样也不例外,在诸项大典暂时告一段落之后,参礼群臣便受到皇帝陛下的盛宴款待。
  这一场大享宴会之中,除了李泰这个大唐新君作为绝对的焦点人物之外,还有两人也比较特殊。其中一个便是前魏末帝元廓,另一个便是旧年因军功而获封大将军的司马裔。
  如今在这大殿之中,新君李泰自是端坐大殿正中,而在紧靠皇帝御案两侧的宾席上,便分别坐着这两人,位序还在于谨、高仲密等一干大臣的前方。
  魏帝元廓享此虚荣也就罢了,须知就在不久之前他还是唐皇名义上的君主,禅让过程又非常的配合,退位之后自然也要享受礼待。
  之前元廓便曾向李泰明言,希望营建长安新城的时候,能在城内修缮一座河南县公邸以供其退位之后居住其中。
  这一点要求既表达出了元廓谦恭知足的态度,同时又蕴藏着一点小心机。
  孝文帝太和改制、迁都洛阳等一系列举措,乃是北魏上层胡汉合流的重大标志,而今元氏虽然天命不复,但元廓仍然希望能够得封河南县公,无非也是希望诸关东世族们感怀这一点旧情,不要过于为难他这个亡国之君。
  李泰自然不会刻意刁难这位旧君,也并没有将之薄封县公,而是将之厚封为尹国公,食邑所在乃是洛阳西境的关南地区,也算没有违背元廓就食洛邑的期望,并且待之以国宾之礼。
  至于司马裔竟能与元廓享受类似的礼遇,这倒与其过往功勋无关,纯粹是因其出身晋朝皇室的河内司马氏。
  在历代大一统的王朝当中,司马家所创建的西晋可以说是最差的一个。但无论对于这一王朝作何评价,也不能否定其是东汉分裂以来惟一一个曾经一度结束乱世、实现天下统一的汉人王朝。
  如今李泰开创大唐新朝,要追论前代故事,尤其是要拟立二王之后,晋朝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朝代。尤其李泰的先祖李暠当年在建立西凉政权的时候,也曾一度奉表称臣于东晋朝廷。如今大唐新立,在追论前朝人事的时候,便将晋朝司马氏与北魏元氏一起封为二王后,待以国宾之礼。
  司马裔一族乃是南朝刘宋篡夺东晋政权之际自江东北逃的东晋宗室,且其家族被当时的北魏朝廷封为琅琊王,也有使其延嗣东晋皇室的意味在其中。
  司马裔旧在西魏便曾以首率义师入关而倍受褒扬,李泰执掌霸府权柄之后,其人也积极热心的配合霸府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并且颇有积功,如今既然要将晋室后嗣选为二王后,司马裔自然受到了青睐,被封为邘国公以延晋嗣。
  二王后在时局之中虽然乏甚权柄势力,但是政治地位却非常的尊崇,这一点在大享座次之中便有所体现。两人也都频频起身举杯祝酒,庆贺新朝万象更新、国力蒸蒸日上:“臣等恭祝吾皇司天掌命、斯世永享,恭祝我大唐国力鼎盛,德伏万邦!”
  李泰登基之后,整个正月里几乎都在举行各种各样的典礼,祭祀天地祖宗,告慰群臣百姓,宣恩布德,每天都忙碌异常。
  大享之后便又要祭拜宗庙,虽然在登基大典中李泰便已经祭告宗庙,不过那时仍未确定诸种追尊事宜。待到登基大典结束之后,才又对历代祖宗进行一个正式的追尊。
  陇西李氏固然不及关东崔卢等名族传承悠久,但是自西凉太祖李暠以来也都是谱系有传、清晰分明,倒不会发生诸如侯景一般称帝之时连父祖名号都搞不清楚的笑话。宗族七庙自始祖李暠以降,皆加皇帝尊号并作追谥,七庙俱备、井然有序。
  追述祖宗固然也是强化君权威严的一个重要程序,但对于时局群众而言,最牵动人心的自然还是对于一众文武勋臣的封赏。
  等到元月人日这一天,宗庙礼事暂时告一段落,又正逢大朝之日,朝廷便就此公布了对于一众勋臣们的封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