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61节(4 / 4)
高孝琬闻言后便摇了摇头,神态黯然道:“家父遇害当年,我才只是一黄口小儿,骤闻天崩、心已纷乱,无暇有顾其他。事后许久才渐知家父乃为贼奴所害,内中隐情细则,一直无人相告。”
很多人通常会有误解,就是越是年代相近之人,便越能知晓当时人事真相,实则不然。尤其是在涉及到统治阶级上层的人事变革,越是身处当时越是迷雾重重,容易被一叶障目。
高澄遇害时,他的儿子们全都年幼,就连父亲的死讯都是辗转得知,至于内中的过程细节,既没有人跟他们详细讲述,他们在当时也没有去细作打听的意识。
所以高孝琬并不太清楚父亲遇刺的细节,也是在看了祖珽对当时情况的描述之后才知道父亲遇刺时还有几人在场,而且观其行文似乎这几人还要为他父亲的死亡负上一定的责任。
听到高孝琬这么说,祖珽便越发淡定了,于是便叹息说道:“下官旧曾事齐廷,对齐国人事所知亦深,知其衰亡之理,当时世道难容诤言,如今倒是可以不讳言之。齐之衰亡,一大缘由便在于主昏臣佞。 ↑返回顶部↑
很多人通常会有误解,就是越是年代相近之人,便越能知晓当时人事真相,实则不然。尤其是在涉及到统治阶级上层的人事变革,越是身处当时越是迷雾重重,容易被一叶障目。
高澄遇害时,他的儿子们全都年幼,就连父亲的死讯都是辗转得知,至于内中的过程细节,既没有人跟他们详细讲述,他们在当时也没有去细作打听的意识。
所以高孝琬并不太清楚父亲遇刺的细节,也是在看了祖珽对当时情况的描述之后才知道父亲遇刺时还有几人在场,而且观其行文似乎这几人还要为他父亲的死亡负上一定的责任。
听到高孝琬这么说,祖珽便越发淡定了,于是便叹息说道:“下官旧曾事齐廷,对齐国人事所知亦深,知其衰亡之理,当时世道难容诤言,如今倒是可以不讳言之。齐之衰亡,一大缘由便在于主昏臣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