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66节(2 / 4)
只是当他们一行转赴城东隆庆坊准备解救高湝和缉拿其他纨绔子弟的时候,事情却又发生了变化,先行派往查探形势的卒员匆匆返回奏报庸国公府已经先行派人前往这处别业去,高湝被他们送往京兆府,于兰被召回家中,其他纨绔也都被驱赶散开了。
“看来消息是走漏了,那现在该当如何?至尊之前还交代保全庸国公体面,但今若往执拿于兰,恐怕免不了要有冲突啊!”
饶是宇文邕心思冷静缜密,这会儿也不免皱起了眉头。他之前虽然在至尊面前主动请缨出宫拿人,但内心里其实也不愿和于谨交恶,毕竟这也都是他父亲遗留下来的人脉资源,固然是不比当今至尊那样一言九鼎,可是进行一些日常的人事互动往来呼应,对他一家处境维持也是助益不小。
宇文宪低头沉吟了一会儿后才又抬头说道:“我兄弟既然奉皇命外出,无论如何都要将使命贯彻到底。如若于太傅有心包庇犯事子弟,那也就不必再说什么体面与否。
我知阿兄心有顾虑,不愿彻底交恶这些先父故义。但阿兄你想过没有,难道我兄弟日后就一直要在亡父荫泽和这些故义护佑之下谋生?
当今世道正逢大变,许多没有门荫世祚可仰仗的时流都能凭自身才力奋取功勋。人皆竞进,唯我缓行,即便从容于一时,久必流为下品!”
宇文邕听到这话后,又是长叹一声,可见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而宇文宪则继续说道:“咱们先父当年立义关西,以弱制强,可谓壮哉!当今至尊更是人间传奇,孤弱入关,勤于营事,如今鸿业竟成!
我虽然不敢自比如此天骄人物,但也常有不甘流俗的志向。咱们先父遗泽的确是能令我兄弟舒缓从容、平流以进,但若只困于此,终究只是温良牛羊,难当鹰犬驰骋之用!”
宇文邕听完宇文宪的劝说后,便也沉声说道:“事既不能两全,难免有得有失。决断越迟,受害越深。此诸类旧已受制今上,而今大势已定,又更能奢望他们能助我多少!直去于太傅府上,我自负荆、弟自持戈,礼威并具,由其拣取!”
于谨近年来不再担任朝职,只是保留荣衔、望朔朝参,剩下的时间多在家中休养。而其门下诸子俱已渐渐成器,长子于寔在朝担任鸿胪卿,次子于翼则于河北执掌军府,自三子于义以下也都各有人势,可谓人丁兴旺、家世显赫。
此番是于寔在朝会结束之后于皇城中听到一些风声,尤其当听到京兆尹居然都换了人选的时候,越发感觉事态不小,而在了解到自家兄弟竟也有涉其中,于是便慌忙返回家中来告知父亲,并安排家丁速速将自家抽身出来。
于兰回家后,于谨也当即开始询问事情缘由,当听到他们在岐国公府外见到高湝并将之掳走,口中还微笑道:“小儿辈闲戏罢了,有些大惊小怪了。”
可是当他在听到一群纨绔打算趁此进谏朝廷想要重议岐国公嗣子归属,脸色当即便是一变,抓起手边的玉杖便砸向儿子于兰,口中还怒声道:“朝廷爵禄分赏,你父拜受而已,儿辈不知死活,竟敢轻易置喙!同谋者还有谁家子弟?以后决不可再见!”
他这里还没教训完儿子,门仆却来奏报宇文邕、宇文宪兄弟两于府外求见。这两兄弟一个负荆请罪,一个则率领禁军将士将庸国公府前后都给围堵了起来。
于谨闻知此事后,脸色顿时又是一变,也顾不得再惩诫于兰,当即便持杖行出厅堂,直往前庭而去。
“拜见于太傅!晚辈惭愧,教弟无方,舍弟供职太傅府下,全无才力施用以益府事,反受宵小蛊惑,竟行不法。因恐太傅为诸巧言令色之徒所误,今日负荆来告,恳请太傅见谅过失。今舍弟业已解送兰台待审,并告贵府公子于兰亦与其事,并来相告。”
宇文邕身负荆棘,见到于谨行出之后,当即便长拜于地,口中则大声呼喊道。
一旁宇文宪则仅仅只是叉手作礼,口中沉声道:“末将甲胄在身,不便作拜。今日登门,亦为此事。太傅国之柱臣,应知朝廷典刑公平英明,不枉不纵,实在不必匿恶庭中、藏污户内!”
于谨瞧这兄弟俩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做派,一时间脸色也是不免微微一僵,片刻后才怒声说道:“那逆子何在?还不快速速引出,牵与兰台!”
第1304章 严惩不贷
除了宇文直和于兰之外,参与劫持高湝的还有其他几家纨绔子弟,虽然不及这二者家世显赫,但也都不是寻常人家子弟。
这些人眼下都各自归家,有的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的人即便有所觉悟但也都觉得问题不大,毕竟还有宇文直和于兰在前边顶着呢。即便朝廷要作追究,落在他们身上的责罚想必也不会太重。
毕竟他们各自亲长都有功勋在身,在长安城自家的地盘上劫持教训一个贼齐亡国余孽又算是什么大罪?至于说宇文直所盘算谋取父爵的事情将会引起怎样的政治风波与后果,他们则就都没有意识到,心里还觉得不过只是一桩家事纷争罢了。
所以当宇文宪率领禁军甲士们上门捉拿这些人的时候,这些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难以置信,旋即便是怒不可遏。你宇文家自己手足不睦、抢夺嗣位也就罢了,我们不过只是出于义气从旁助阵一下,竟然被公报私仇!
但无论如何,只用了一个上午的工夫,此事当中的涉事人员便悉数被拘押到了御史台中,包括那已经被送到了京兆府的苦主高湝,两方人员便都被控制了起来。
刚刚前往京兆府履职的柳庆再次回到皇城,与御史中丞刘璠一起提审一众涉事人员,由于这案事本来就不复杂,加上相关人等也都没有意识到朝廷之所以要大动干戈的深层原因,老老实实将事情与各自想法都讲述一番,很快便形成了相关的卷宗。
这案事的审问并非重点,案事之外的人事互动才是真正的看点颇多。抛开当机立断叩阙喊冤的高孝琬和大义灭亲的宇文邕不说,其他相关人员中,于谨的儿子于寔也被御史参奏擅离职守与窥伺禁中的罪名,由宰相萧詧批复执入御史台。
另有其他涉事人员的亲长本来还赶到庸国公府,想要询问一下于太傅事情该要怎样活动补救,可是话还没有说上几句,便又见到禁军上门又抓走了一个于谨的儿子,不免各自暗抽一口凉气,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于谨此时也意识到了麻烦不小,当即便着员备车,自己亲赴皇城、准备入参至尊。
然而他的车驾刚刚来到皇城外,早有内侍省宦官等候在此,来到于谨的车驾前恭声说道:“至尊知于太傅府下两息并系兰台,太傅想必心怀不安、将要入宫请见,特命下官于此恭候。至尊着令下官转告太傅,事非不赦之罪,有司必然秉公处断,太傅归家安心等候即可。此时若不避嫌,则判决无论轻重,都恐物议有伤太傅。至尊特命给使仗身二十员,就邸守卫太傅邸居荣养清静。” ↑返回顶部↑
“看来消息是走漏了,那现在该当如何?至尊之前还交代保全庸国公体面,但今若往执拿于兰,恐怕免不了要有冲突啊!”
饶是宇文邕心思冷静缜密,这会儿也不免皱起了眉头。他之前虽然在至尊面前主动请缨出宫拿人,但内心里其实也不愿和于谨交恶,毕竟这也都是他父亲遗留下来的人脉资源,固然是不比当今至尊那样一言九鼎,可是进行一些日常的人事互动往来呼应,对他一家处境维持也是助益不小。
宇文宪低头沉吟了一会儿后才又抬头说道:“我兄弟既然奉皇命外出,无论如何都要将使命贯彻到底。如若于太傅有心包庇犯事子弟,那也就不必再说什么体面与否。
我知阿兄心有顾虑,不愿彻底交恶这些先父故义。但阿兄你想过没有,难道我兄弟日后就一直要在亡父荫泽和这些故义护佑之下谋生?
当今世道正逢大变,许多没有门荫世祚可仰仗的时流都能凭自身才力奋取功勋。人皆竞进,唯我缓行,即便从容于一时,久必流为下品!”
宇文邕听到这话后,又是长叹一声,可见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而宇文宪则继续说道:“咱们先父当年立义关西,以弱制强,可谓壮哉!当今至尊更是人间传奇,孤弱入关,勤于营事,如今鸿业竟成!
我虽然不敢自比如此天骄人物,但也常有不甘流俗的志向。咱们先父遗泽的确是能令我兄弟舒缓从容、平流以进,但若只困于此,终究只是温良牛羊,难当鹰犬驰骋之用!”
宇文邕听完宇文宪的劝说后,便也沉声说道:“事既不能两全,难免有得有失。决断越迟,受害越深。此诸类旧已受制今上,而今大势已定,又更能奢望他们能助我多少!直去于太傅府上,我自负荆、弟自持戈,礼威并具,由其拣取!”
于谨近年来不再担任朝职,只是保留荣衔、望朔朝参,剩下的时间多在家中休养。而其门下诸子俱已渐渐成器,长子于寔在朝担任鸿胪卿,次子于翼则于河北执掌军府,自三子于义以下也都各有人势,可谓人丁兴旺、家世显赫。
此番是于寔在朝会结束之后于皇城中听到一些风声,尤其当听到京兆尹居然都换了人选的时候,越发感觉事态不小,而在了解到自家兄弟竟也有涉其中,于是便慌忙返回家中来告知父亲,并安排家丁速速将自家抽身出来。
于兰回家后,于谨也当即开始询问事情缘由,当听到他们在岐国公府外见到高湝并将之掳走,口中还微笑道:“小儿辈闲戏罢了,有些大惊小怪了。”
可是当他在听到一群纨绔打算趁此进谏朝廷想要重议岐国公嗣子归属,脸色当即便是一变,抓起手边的玉杖便砸向儿子于兰,口中还怒声道:“朝廷爵禄分赏,你父拜受而已,儿辈不知死活,竟敢轻易置喙!同谋者还有谁家子弟?以后决不可再见!”
他这里还没教训完儿子,门仆却来奏报宇文邕、宇文宪兄弟两于府外求见。这两兄弟一个负荆请罪,一个则率领禁军将士将庸国公府前后都给围堵了起来。
于谨闻知此事后,脸色顿时又是一变,也顾不得再惩诫于兰,当即便持杖行出厅堂,直往前庭而去。
“拜见于太傅!晚辈惭愧,教弟无方,舍弟供职太傅府下,全无才力施用以益府事,反受宵小蛊惑,竟行不法。因恐太傅为诸巧言令色之徒所误,今日负荆来告,恳请太傅见谅过失。今舍弟业已解送兰台待审,并告贵府公子于兰亦与其事,并来相告。”
宇文邕身负荆棘,见到于谨行出之后,当即便长拜于地,口中则大声呼喊道。
一旁宇文宪则仅仅只是叉手作礼,口中沉声道:“末将甲胄在身,不便作拜。今日登门,亦为此事。太傅国之柱臣,应知朝廷典刑公平英明,不枉不纵,实在不必匿恶庭中、藏污户内!”
于谨瞧这兄弟俩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做派,一时间脸色也是不免微微一僵,片刻后才怒声说道:“那逆子何在?还不快速速引出,牵与兰台!”
第1304章 严惩不贷
除了宇文直和于兰之外,参与劫持高湝的还有其他几家纨绔子弟,虽然不及这二者家世显赫,但也都不是寻常人家子弟。
这些人眼下都各自归家,有的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的人即便有所觉悟但也都觉得问题不大,毕竟还有宇文直和于兰在前边顶着呢。即便朝廷要作追究,落在他们身上的责罚想必也不会太重。
毕竟他们各自亲长都有功勋在身,在长安城自家的地盘上劫持教训一个贼齐亡国余孽又算是什么大罪?至于说宇文直所盘算谋取父爵的事情将会引起怎样的政治风波与后果,他们则就都没有意识到,心里还觉得不过只是一桩家事纷争罢了。
所以当宇文宪率领禁军甲士们上门捉拿这些人的时候,这些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难以置信,旋即便是怒不可遏。你宇文家自己手足不睦、抢夺嗣位也就罢了,我们不过只是出于义气从旁助阵一下,竟然被公报私仇!
但无论如何,只用了一个上午的工夫,此事当中的涉事人员便悉数被拘押到了御史台中,包括那已经被送到了京兆府的苦主高湝,两方人员便都被控制了起来。
刚刚前往京兆府履职的柳庆再次回到皇城,与御史中丞刘璠一起提审一众涉事人员,由于这案事本来就不复杂,加上相关人等也都没有意识到朝廷之所以要大动干戈的深层原因,老老实实将事情与各自想法都讲述一番,很快便形成了相关的卷宗。
这案事的审问并非重点,案事之外的人事互动才是真正的看点颇多。抛开当机立断叩阙喊冤的高孝琬和大义灭亲的宇文邕不说,其他相关人员中,于谨的儿子于寔也被御史参奏擅离职守与窥伺禁中的罪名,由宰相萧詧批复执入御史台。
另有其他涉事人员的亲长本来还赶到庸国公府,想要询问一下于太傅事情该要怎样活动补救,可是话还没有说上几句,便又见到禁军上门又抓走了一个于谨的儿子,不免各自暗抽一口凉气,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于谨此时也意识到了麻烦不小,当即便着员备车,自己亲赴皇城、准备入参至尊。
然而他的车驾刚刚来到皇城外,早有内侍省宦官等候在此,来到于谨的车驾前恭声说道:“至尊知于太傅府下两息并系兰台,太傅想必心怀不安、将要入宫请见,特命下官于此恭候。至尊着令下官转告太傅,事非不赦之罪,有司必然秉公处断,太傅归家安心等候即可。此时若不避嫌,则判决无论轻重,都恐物议有伤太傅。至尊特命给使仗身二十员,就邸守卫太傅邸居荣养清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