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23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曾跟朋友一起去莫斯科旅游,不仅住了古堡,还玩了射击。
  仅凭这些经历,让她深入去分析俄罗斯的文化是不能的,但拿来写个小说足够。
  桑景云这篇小说的主角,是东北的一个普通农民,他过着跟这时绝大多数农民一样的,艰苦的生活。
  眼瞅着天要冷起来,他努力攒柴火和粮食,又将白菜存到地窖里,同时跟自己的妻子,算计着粮食要怎么吃……
  山上有很多树,但不是想砍就能砍的,毕竟那些树有主。
  所以,他辛苦一天砍的树,大部分都要给地主,自己能拥有的,只有一小部分。
  天已经很冷,幸好做晚饭的时候,把炕烧热了,他迷迷糊糊睡去,然后发现自己依附在一个俄国人身上,成了一个背后灵。
  他一开始很恐惧,但他回不去,就只能飘在那个年轻的俄国工人身后,跟着这个工人去游行……
  桑景云从三月革命开始写。
  这书的主角一开始听不懂俄语,就只是摄像头一般,记录了三月革命的情况。
  之后,他慢慢能听懂俄语了,然后就会看到后续的革命,看到无产阶级,终于站起来了!
  至于再往后……桑景云对苏联的种种,是不了解的,所以她肯定写不了未来苏联的情况。
  桑景云打算按照自己国家的情况来写。
  她要写土豪被打倒,她要写农村按照人头分地。
  她要写工厂收归国有,每个工人都是工厂的主人。
  她要写每个人都能受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至于具体写什么……按照年代文来写就行!
  桑景云上辈子看过很多年代文,有写农村的,也有写工厂的。
  对21世纪的人来说,六七十年代的人过的日子着实不怎么样,他们是不愿意过这样物资匮乏的生活的。
  但对这个时代的底层百姓来说,六七十年代的人过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
  而且,她一开始写这些,后面是可以继续往下,写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的!
  这本书,其实就是个披着俄国皮的年代文,通过主角的视角,去看一个俄国工人的生活。
  这个俄罗斯工人在一家钢铁厂工作,每个月有定量的票据,他还可以通过考级增加自己的工资。
  他会抱怨蔬菜供应不足,然后在放假的时候去自己妻子位于农村的娘家,换一些蔬菜。
  这也让主角看到了农村那些农民的生活。
  一个村就是一个集体,农具一起用,大家一起干活,平日里记工分,收了粮食按照工分来分,村里还会组织村民集体去开荒,去修路,每个人都干劲满满。
  工厂也是这样,对工人们来说,工厂是他们的家,他们一心要把这个家建设好。
  工人们可以分到房子,他们的孩子在钢铁厂的小学读书,他们生病了可以在厂里的医务室接受治疗……
  当然很多东西,是后面才写到的,桑景云这天写到晚上九点,也不过写了四千字。
  她打算多写一点,再拿去《上海日报》投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