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87节(1 / 4)
毕竟,渔娘还有一栋藏书楼陪嫁,书楼比清溪村的那些地值钱。
“我这个当爹的还能给二郎当牛作马二三十年,多给渔娘一个书楼也不算什么,二郎若是要,我也能给他攒出来。”
林氏白他一眼:“找补什么,二郎又没说你偏心。”
“我这可不是偏心,两个孩子在我心里一样重。都是夫人你给我生的,我难道还嫌弃什么?”
林氏顿时笑了:“女儿如今都要出嫁了,几年后说不得咱们都要当外祖父外祖母了,这些话你好歹藏着些,叫小辈听到了像什么样。”
“你这话说得不对,都是年轻时候走过来的,难道谁还不会老?有年纪了,就不配说这些了?”
梅长湖振振有辞,林氏却有些不好意思:“行了,叫你别说。”
林氏推他一下:“赶紧的,把嫁妆单子写好,再抄录一份给我存着。”
老夫老妻的,有时候却觉得比年轻时候更有意思,梅长湖笑着起身:“行,小的听夫人吩咐。”
林氏笑哼一声,转身去隔壁屋:“林妈妈,渔娘的喜服可改好了?”
林妈妈亦步亦趋跟在林氏身后半步:“今儿上午就改好了,奴婢们瞧着好,您再去看看?”
“是得看看,一辈子一次的大事可马虎不得。”
林氏进去耳房,几个绣娘正在裁衣,见林氏进来都躬身行礼。
林氏叫她们起身,径直去看窗边架子上挂着的喜服,对着光细细看过该的那一小块刺绣,针灸细密,配色典雅,林氏很满意。
“改得好,比原来的绣片看着搭些,林妈妈,有赏。”
绣娘们喜不自禁,纷纷道谢:“谢夫人赏。”
林氏过去看绣娘裁剪的衣裳,她问:“绣娘去益州府前可量过身了?”
“量过了,小姐前年和去年身量长高了近两寸,今年从春天到秋天身量都未再变,我们想着小姐年岁也大了,应该不会再长,这次给小姐做冬衣,衣袖就没有放量,都是贴着小姐的身量做的。”
林氏嗯了声,翻看裁好的衣裳,随后道:“渔娘应是不是再长了,不过冬天的衣裳也不必做得太贴身。北方冬天冷,穿的也厚实,这做得太贴身呀,里头不好加衣。”
林妈妈笑着说了句:“瞧您说的,就算去了京城,咱们家小姐平日里都在屋里,屋里有暖墙,有火盆,有炕,出门了有披风,有暖手炉,怎么着也冷不着咱们家小姐。”
说到披风,林氏问了句:“披风做了几件?”
“一件白兔毛,一件黑兔毛,一件白狐皮,一件黑貂皮的。”
兔毛的最为常见,渔娘在家冬日时多披兔毛的披风。狐皮的珍贵些,叙州府这边没有狐狸,外头送来的皮子不好,所以只做得一件白狐皮。
貂皮大衣尊贵得很,以前只有皇室子弟用,后来世家抬头,世家与皇帝共治天下,就没有这些讲究了。到如今大晋朝,皇室没有禁民间用貂皮,有些家底的官宦世家也在用。
“咱们这边买貂皮不易,家中存的貂皮不够做一件披风出来,多亏了淮安那边早前送来的贺礼里有好几张貂皮,还都是同色的。”
淮安主支不知道渔娘到底什么时候成亲,大概猜到乡试之后会办喜事,他们得到消息也晚了,估计来不了,所以八月十五送中秋礼的时候就把给渔娘添妆的贺礼提前送来了。
林氏对这貂皮披风很满意:“无妨,等去了京城买好皮子就便宜了,到时候再给渔娘添两件。”
绣娘道:“用了淮安送来的皮子做披风,咱们家原来存的皮子就用不上了,特别是兔皮留下了许多,想着北方冬日寒门,我们打算给小姐做两双保暖的皮靴。”
“你们还会做这个?”
其中一个穿梅色素衣,打扮利落的绣娘笑道:“我娘家原是大同府人,那里冬日若是碰到下大雪,雪能有膝盖深,小有家财的人家舍不得爷们在外讨生活遭罪,都会想法子给做一双皮靴子。” ↑返回顶部↑
“我这个当爹的还能给二郎当牛作马二三十年,多给渔娘一个书楼也不算什么,二郎若是要,我也能给他攒出来。”
林氏白他一眼:“找补什么,二郎又没说你偏心。”
“我这可不是偏心,两个孩子在我心里一样重。都是夫人你给我生的,我难道还嫌弃什么?”
林氏顿时笑了:“女儿如今都要出嫁了,几年后说不得咱们都要当外祖父外祖母了,这些话你好歹藏着些,叫小辈听到了像什么样。”
“你这话说得不对,都是年轻时候走过来的,难道谁还不会老?有年纪了,就不配说这些了?”
梅长湖振振有辞,林氏却有些不好意思:“行了,叫你别说。”
林氏推他一下:“赶紧的,把嫁妆单子写好,再抄录一份给我存着。”
老夫老妻的,有时候却觉得比年轻时候更有意思,梅长湖笑着起身:“行,小的听夫人吩咐。”
林氏笑哼一声,转身去隔壁屋:“林妈妈,渔娘的喜服可改好了?”
林妈妈亦步亦趋跟在林氏身后半步:“今儿上午就改好了,奴婢们瞧着好,您再去看看?”
“是得看看,一辈子一次的大事可马虎不得。”
林氏进去耳房,几个绣娘正在裁衣,见林氏进来都躬身行礼。
林氏叫她们起身,径直去看窗边架子上挂着的喜服,对着光细细看过该的那一小块刺绣,针灸细密,配色典雅,林氏很满意。
“改得好,比原来的绣片看着搭些,林妈妈,有赏。”
绣娘们喜不自禁,纷纷道谢:“谢夫人赏。”
林氏过去看绣娘裁剪的衣裳,她问:“绣娘去益州府前可量过身了?”
“量过了,小姐前年和去年身量长高了近两寸,今年从春天到秋天身量都未再变,我们想着小姐年岁也大了,应该不会再长,这次给小姐做冬衣,衣袖就没有放量,都是贴着小姐的身量做的。”
林氏嗯了声,翻看裁好的衣裳,随后道:“渔娘应是不是再长了,不过冬天的衣裳也不必做得太贴身。北方冬天冷,穿的也厚实,这做得太贴身呀,里头不好加衣。”
林妈妈笑着说了句:“瞧您说的,就算去了京城,咱们家小姐平日里都在屋里,屋里有暖墙,有火盆,有炕,出门了有披风,有暖手炉,怎么着也冷不着咱们家小姐。”
说到披风,林氏问了句:“披风做了几件?”
“一件白兔毛,一件黑兔毛,一件白狐皮,一件黑貂皮的。”
兔毛的最为常见,渔娘在家冬日时多披兔毛的披风。狐皮的珍贵些,叙州府这边没有狐狸,外头送来的皮子不好,所以只做得一件白狐皮。
貂皮大衣尊贵得很,以前只有皇室子弟用,后来世家抬头,世家与皇帝共治天下,就没有这些讲究了。到如今大晋朝,皇室没有禁民间用貂皮,有些家底的官宦世家也在用。
“咱们这边买貂皮不易,家中存的貂皮不够做一件披风出来,多亏了淮安那边早前送来的贺礼里有好几张貂皮,还都是同色的。”
淮安主支不知道渔娘到底什么时候成亲,大概猜到乡试之后会办喜事,他们得到消息也晚了,估计来不了,所以八月十五送中秋礼的时候就把给渔娘添妆的贺礼提前送来了。
林氏对这貂皮披风很满意:“无妨,等去了京城买好皮子就便宜了,到时候再给渔娘添两件。”
绣娘道:“用了淮安送来的皮子做披风,咱们家原来存的皮子就用不上了,特别是兔皮留下了许多,想着北方冬日寒门,我们打算给小姐做两双保暖的皮靴。”
“你们还会做这个?”
其中一个穿梅色素衣,打扮利落的绣娘笑道:“我娘家原是大同府人,那里冬日若是碰到下大雪,雪能有膝盖深,小有家财的人家舍不得爷们在外讨生活遭罪,都会想法子给做一双皮靴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