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91节(2 / 4)
童氏细心教她:“住自己房子好,这样也自在此。不过你舅舅舅母那儿也要常去,毕竟是血亲。”
“多谢婶婶提点,我知道的。我准备进京安顿好后就去拜见舅舅舅母。刚好又赶上年节,趁年节走动的工夫,林家那边的族亲也是要见见的。”
童氏满意地点点头:“这样才好,咱们梅家的姑娘,走出去就是要大大方方的。”
童氏问薇娘:“重阳节时苏家办宴,你堂叔出门应酬,隐约听说咱们淮安的老千户要退了?”
薇娘看了渔娘一眼,笑道:“我家也隐约听说过这事儿,夫君找人打听,好像说千户大人家如今走了文官的路子,家中大郎是上一届的进士,家中二郎今年八月里也中了举人,开春要去考进士。千户大人年纪也大了,如今也不用为儿孙前途操心,就萌生了退意。”
“老千户退了,按照规矩,要从下面提吧。”
“婶婶说的正是,不过一个千户所下面两个副千户,提拔谁还不好说。”
“我记得你家齐雷跟老千户关系不错?”
薇娘笑着道:“是不错,老千户跟夫君常一处喝酒,不过那一位副千户的妻家跟上头有些关系,说不准就提拔哪位了。”
“那一位嘛,我听你堂叔说过,是个爱酒色的,年纪也不小了,提拔他主掌千户所,谁能放心?”
话虽这么说,人家年纪大,上头有人肯提拔,年纪大就是资历呀。
渔娘垂眸听着,等婶婶跟堂姐说完了,她才问道:“老千户今年年底就退?”
“应是。”
“时间也来得及,等我进京去问问舅舅这事儿可有什么说法。”
薇娘脸上的笑意更加真诚起来:“那就多谢渔娘了。”
“堂姐不必客气,都是一家人,自当互相扶持。”
副千户从五品,千户正五品,差半阶,待遇上差别不大,但是实权上的差别就大了。
童氏一直帮助着说话,她打心底也是希望自家人能被提拔起来当一把手,这样梅家在淮安底气能厚些。
“贞娘,你家付寻以后可有什么打算?”
贞娘有些发愁:“夫君跟着咱们族里的先生读书,这一年来进益不少,公公说,先叫夫君跟着先生读书,明年秋天来考淮安府府学,若是考中了,再认真读两年去考乡试。”
童氏安慰道:“你夫君就算再过三年也不到而立之年,你别急,叫他在家安心读书便是。”
贞娘也知道,爹爹给她写信也教他,本来付寻读书就很辛苦,还落榜了,她这个做妻子的就更不能埋怨他,叫他心烦。
“这就对了,付寻又不是自己不上进的人,你去说他,除了伤感情之外有什么用?不如高高兴兴地照顾好家里陪他读书,夫妻感情也和睦。”
童氏扭头对渔娘说:“上午贺二郎来拜见我和你堂叔,我听你堂叔和他说话,他好几次看你,一看就知道是个心里有你的。你是个聪慧的,你们小夫妻也好好处着。”
渔娘笑着点点头。
这次只是路过来拜见,他们还要赶去京城,等到半下午,贺文嘉和渔娘就告辞了。
他们走的时候,梅家准备了许多礼物,有给范先生的,给他们的,也有给林家的。给林家的不须说,自是为了齐雷的事。
他们的船停在码头,渔娘他们回船上,黄有功夫妻、朱润玉夫妻和石匀也才刚回来,他们上午下船游玩,在城里用了午食,又买了许多土货才回来。
黄有功看到梅家送了好几箱礼物上船,等人走后,黄有功才叹道:“贺兄,咱们这一路上买什么都要花银子,你不一样啊,先去你师父那儿一趟,拉回来几箱子礼物。从淮安过,又从梅家收到几箱子程仪,你这一路上打秋风,一文钱没花倒是赚了许多。比不得呀,比不得!”
朱润玉和石匀都笑了起来,贺文嘉更是笑哼:“看你这般羡慕,分你点可好?你看中什么了,只管拿。” ↑返回顶部↑
“多谢婶婶提点,我知道的。我准备进京安顿好后就去拜见舅舅舅母。刚好又赶上年节,趁年节走动的工夫,林家那边的族亲也是要见见的。”
童氏满意地点点头:“这样才好,咱们梅家的姑娘,走出去就是要大大方方的。”
童氏问薇娘:“重阳节时苏家办宴,你堂叔出门应酬,隐约听说咱们淮安的老千户要退了?”
薇娘看了渔娘一眼,笑道:“我家也隐约听说过这事儿,夫君找人打听,好像说千户大人家如今走了文官的路子,家中大郎是上一届的进士,家中二郎今年八月里也中了举人,开春要去考进士。千户大人年纪也大了,如今也不用为儿孙前途操心,就萌生了退意。”
“老千户退了,按照规矩,要从下面提吧。”
“婶婶说的正是,不过一个千户所下面两个副千户,提拔谁还不好说。”
“我记得你家齐雷跟老千户关系不错?”
薇娘笑着道:“是不错,老千户跟夫君常一处喝酒,不过那一位副千户的妻家跟上头有些关系,说不准就提拔哪位了。”
“那一位嘛,我听你堂叔说过,是个爱酒色的,年纪也不小了,提拔他主掌千户所,谁能放心?”
话虽这么说,人家年纪大,上头有人肯提拔,年纪大就是资历呀。
渔娘垂眸听着,等婶婶跟堂姐说完了,她才问道:“老千户今年年底就退?”
“应是。”
“时间也来得及,等我进京去问问舅舅这事儿可有什么说法。”
薇娘脸上的笑意更加真诚起来:“那就多谢渔娘了。”
“堂姐不必客气,都是一家人,自当互相扶持。”
副千户从五品,千户正五品,差半阶,待遇上差别不大,但是实权上的差别就大了。
童氏一直帮助着说话,她打心底也是希望自家人能被提拔起来当一把手,这样梅家在淮安底气能厚些。
“贞娘,你家付寻以后可有什么打算?”
贞娘有些发愁:“夫君跟着咱们族里的先生读书,这一年来进益不少,公公说,先叫夫君跟着先生读书,明年秋天来考淮安府府学,若是考中了,再认真读两年去考乡试。”
童氏安慰道:“你夫君就算再过三年也不到而立之年,你别急,叫他在家安心读书便是。”
贞娘也知道,爹爹给她写信也教他,本来付寻读书就很辛苦,还落榜了,她这个做妻子的就更不能埋怨他,叫他心烦。
“这就对了,付寻又不是自己不上进的人,你去说他,除了伤感情之外有什么用?不如高高兴兴地照顾好家里陪他读书,夫妻感情也和睦。”
童氏扭头对渔娘说:“上午贺二郎来拜见我和你堂叔,我听你堂叔和他说话,他好几次看你,一看就知道是个心里有你的。你是个聪慧的,你们小夫妻也好好处着。”
渔娘笑着点点头。
这次只是路过来拜见,他们还要赶去京城,等到半下午,贺文嘉和渔娘就告辞了。
他们走的时候,梅家准备了许多礼物,有给范先生的,给他们的,也有给林家的。给林家的不须说,自是为了齐雷的事。
他们的船停在码头,渔娘他们回船上,黄有功夫妻、朱润玉夫妻和石匀也才刚回来,他们上午下船游玩,在城里用了午食,又买了许多土货才回来。
黄有功看到梅家送了好几箱礼物上船,等人走后,黄有功才叹道:“贺兄,咱们这一路上买什么都要花银子,你不一样啊,先去你师父那儿一趟,拉回来几箱子礼物。从淮安过,又从梅家收到几箱子程仪,你这一路上打秋风,一文钱没花倒是赚了许多。比不得呀,比不得!”
朱润玉和石匀都笑了起来,贺文嘉更是笑哼:“看你这般羡慕,分你点可好?你看中什么了,只管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