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2 / 4)
京兆府正门,右侧架着击鼓鸣冤的登闻鼓,左边则立着一块高大的黑色石碑,上面一清二楚的雕刻着正五品以上的京官名讳。
谢行俭捂着嘴角,抬头在石碑前久久伫立。
上面有很多他熟悉的姓氏,有罗姓、徐姓、向姓、韩姓、宋姓还有孙姓……
孙姓以正二品吏部尚书孙之江为首,底下一溜的还有好些孙姓的四品官、五品官。
谢行俭莫名觉得嘴角疼的厉害,怪不得孙思霖敢在国子监对他大打出手,呵,孙家不愧是大家族,随便一个小官拎出来就能捏死他。
孙尚书的事,他知晓一些,去年雁平县书生呷妓的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听说起因是太上皇问及孙尚书和武英侯罗家的恩怨,底下的人嘴碎讲故事时一并将雁平县的丑闻说了出来,这才导致雁平县在天下“闻名”。
谢行俭与罗郁卓之间是称呼过一两日兄弟的朋友关系,所以当初听到武英侯罗老侯爷大闹金銮殿状告孙尚书,他便留了心眼打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一切的源头竟然是许如英在雁平县开新儒书肆写话本惹得祸。
怪道当初许家连夜搬出雁平县,原来是许如英在话本上隐射罗家大势已去,罗家虽为武英侯府,然三代传下来,爵位就要上交朝廷,故而比不上皇恩正隆的吏部尚书一职。
许如英之所以将罗、孙两家做比较,贬责罗家而高抬孙家,除了因为许如英的族兄是孙之江的门徒,还因为孙罗两家是世仇的缘故。
许如英想借话本恶心罗家,然而罗家人是武将出身,最厌烦的就是这些琐碎小动作,遂一举将孙之江告到了新帝敬元帝跟前。
武英侯有从龙之功,敬元帝自然偏袒武英侯,且话本一事武英侯本就受了委屈,因而敬元帝下令贬黜许如英族兄五品典仪之位,用以抚慰武英侯。
同时,吏部尚书孙之江也没好果子吃,被新帝禁足在家三个月不得上朝。
谢行俭理清思绪后,抬腿离开了京兆府门口,一路回了家。
家中王多麦正帮工匠们递砖头搭院墙呢,突然看到脸上伤痕累累的谢行俭出现在门口,惊的手上的青砖一下掉下去,砸到脚上痛的他龇牙咧嘴。
“得,咱们兄弟俩如今都是伤患人士了。”
屋里,谢行俭将药铺买来的伤药分出一些给王多麦脚上涂抹。
王多麦顾不上裹绷带,抓着谢行俭问,“你脸咋啦?咋出门还好好的,现在就成这样了?你下午没课?国子监散学这么早吗?”
谢行俭放开王多麦的脚,笑道,“表哥,你一下问这么多,我该回答哪个好?”
王多麦急道,“你先说你脸咋了?”
“被打了。”
王多麦:“……”他当然知道被打了,他又不眼瞎。
“被谁打的,为什么被打了,啊?”
谢行俭神色闪烁,“吏部尚书的嫡孙打的,至于为什么,啧,大概看我不顺眼吧……”
“不是,”王多麦郁闷,“你才进国子监头一天啊,咋就惹什么尚书孙子打你了呢,是不是他仗势欺人,嫉妒你读书好?”
谢行俭没说话,突然他心头一动,穿好鞋袜就往外跑,嘱咐王多麦好好养伤,他出去办点事晚些回来。
他记得韩夫子曾经跟他说过,不管何处,茶馆酒楼都是打听消息最便利的地方,他想报仇就得去那边看看。
孙思霖仗着孙之江这个尚书爷爷,在国子监想横着走竖着走,他都管不着,但打他的这两巴掌,他怎么着也得还回去。
他从来都不是个良善之辈,常言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在他心里,他始终秉持着有仇就当场报。
从进国子监报道那天起,他就知道他若是一直忍辱负重,他是出不了头的,就好比当初谢令在门口讥讽优监生,他忍了,可那有什么用,谢令日后见到他,该厌恶他的还是继续厌恶着。 ↑返回顶部↑
谢行俭捂着嘴角,抬头在石碑前久久伫立。
上面有很多他熟悉的姓氏,有罗姓、徐姓、向姓、韩姓、宋姓还有孙姓……
孙姓以正二品吏部尚书孙之江为首,底下一溜的还有好些孙姓的四品官、五品官。
谢行俭莫名觉得嘴角疼的厉害,怪不得孙思霖敢在国子监对他大打出手,呵,孙家不愧是大家族,随便一个小官拎出来就能捏死他。
孙尚书的事,他知晓一些,去年雁平县书生呷妓的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听说起因是太上皇问及孙尚书和武英侯罗家的恩怨,底下的人嘴碎讲故事时一并将雁平县的丑闻说了出来,这才导致雁平县在天下“闻名”。
谢行俭与罗郁卓之间是称呼过一两日兄弟的朋友关系,所以当初听到武英侯罗老侯爷大闹金銮殿状告孙尚书,他便留了心眼打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一切的源头竟然是许如英在雁平县开新儒书肆写话本惹得祸。
怪道当初许家连夜搬出雁平县,原来是许如英在话本上隐射罗家大势已去,罗家虽为武英侯府,然三代传下来,爵位就要上交朝廷,故而比不上皇恩正隆的吏部尚书一职。
许如英之所以将罗、孙两家做比较,贬责罗家而高抬孙家,除了因为许如英的族兄是孙之江的门徒,还因为孙罗两家是世仇的缘故。
许如英想借话本恶心罗家,然而罗家人是武将出身,最厌烦的就是这些琐碎小动作,遂一举将孙之江告到了新帝敬元帝跟前。
武英侯有从龙之功,敬元帝自然偏袒武英侯,且话本一事武英侯本就受了委屈,因而敬元帝下令贬黜许如英族兄五品典仪之位,用以抚慰武英侯。
同时,吏部尚书孙之江也没好果子吃,被新帝禁足在家三个月不得上朝。
谢行俭理清思绪后,抬腿离开了京兆府门口,一路回了家。
家中王多麦正帮工匠们递砖头搭院墙呢,突然看到脸上伤痕累累的谢行俭出现在门口,惊的手上的青砖一下掉下去,砸到脚上痛的他龇牙咧嘴。
“得,咱们兄弟俩如今都是伤患人士了。”
屋里,谢行俭将药铺买来的伤药分出一些给王多麦脚上涂抹。
王多麦顾不上裹绷带,抓着谢行俭问,“你脸咋啦?咋出门还好好的,现在就成这样了?你下午没课?国子监散学这么早吗?”
谢行俭放开王多麦的脚,笑道,“表哥,你一下问这么多,我该回答哪个好?”
王多麦急道,“你先说你脸咋了?”
“被打了。”
王多麦:“……”他当然知道被打了,他又不眼瞎。
“被谁打的,为什么被打了,啊?”
谢行俭神色闪烁,“吏部尚书的嫡孙打的,至于为什么,啧,大概看我不顺眼吧……”
“不是,”王多麦郁闷,“你才进国子监头一天啊,咋就惹什么尚书孙子打你了呢,是不是他仗势欺人,嫉妒你读书好?”
谢行俭没说话,突然他心头一动,穿好鞋袜就往外跑,嘱咐王多麦好好养伤,他出去办点事晚些回来。
他记得韩夫子曾经跟他说过,不管何处,茶馆酒楼都是打听消息最便利的地方,他想报仇就得去那边看看。
孙思霖仗着孙之江这个尚书爷爷,在国子监想横着走竖着走,他都管不着,但打他的这两巴掌,他怎么着也得还回去。
他从来都不是个良善之辈,常言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在他心里,他始终秉持着有仇就当场报。
从进国子监报道那天起,他就知道他若是一直忍辱负重,他是出不了头的,就好比当初谢令在门口讥讽优监生,他忍了,可那有什么用,谢令日后见到他,该厌恶他的还是继续厌恶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