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行俭心有所想,便神色凝重的将他准备参加两年后乡试的事向宋大人报备了一番。
  “你不准备留在吏部?”宋通诧异,不解道,“怎么想着要回去参加乡试?”
  见谢行俭态度坚决,宋通苦口婆心道,“你可要想清楚了再回答本官,你能以秀才之身进入吏部,已是一番荣耀,如今吏部鱼龙混杂,如果你能在这里混出个名堂,日后的位份不会比一个进士低。”
  谢行俭心头一凛,他入京后打听过历届科考进士目前的状态,这些人中,唯有徐大人是特例,年纪轻轻就登上高位。
  其余的新科进士,不管是一甲、二甲亦或是同进士,几乎混的都不怎么样,貌似还挣扎在地方底层,当然,进士科要排除掉那些中高层的世家子,世家子他们在朝中有族人扶持,只不过,他们官途走的虽然坦荡些,在朝廷中却也没一二冒尖的。
  反观从国子监赤忠馆出来的师兄们,十之五六混的都相当不错。
  大理寺卿木庄大人就是从国子监走出来的,让人感到不敢相信的是,木大人比徐大人还要年轻,且升迁比徐大人还要快。
  撇开木、徐二人卓越的办事能力,只论官途通畅的话,木大人似乎更胜一筹。
  国子监的监生几乎都有背景,一旦进入朝廷,只要不犯原则上的规矩,升迁的机会都会比新科进士多,且速度快。
  “朝野上下,监生最盛。”谢行俭突然感慨。
  “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走乡试,未免多此一举。”宋通有些恨铁不成钢,他从廖大人那将谢行俭要来,就是想着能在吏部培养出一个小徐尧律或者小木庄。
  “大人,”谢行俭肃然道,“学生原也想着直接不回监,只是……”
  “只是什么?怎么好端端的改变了主意?”宋通急问。
  “原因有二。”谢行俭隽秀的面容在橙黄的烛火映照下显得越发坚毅。
  “其一,学生出自寒门,若没有下场走一遭取得功名,日后在这官场上行走,怕是很容易就遭到同僚的嘲讽,若讥笑学生肚子没墨水,学生当然不依,学生脸皮薄,实在耐不住大家的白眼,与其每日惶恐,还不如趁着年轻考个功名,也好堵住悠悠之口。”
  “这有什么——”宋通忍不住道,“大理寺卿木大人……”
  宋通的话没往下说,宋通拍拍脑袋,他倒是急了眼,都忘了木庄是名门之后。
  宋通尴尬的脸色涨红,憋着气坐回躺椅,摆手让谢行俭继续说。
  谢行俭绷紧嘴角,他似乎体会到宋由美说宋通不是严肃之人的意思了。
  “其二,学生爹娘不怎么识字,他们老两口这辈子不懂什么叫赤忠馆肄业,只知道读书科举考举人、考进士、当状元,学生作为儿子,唯有努力一把,拿个好名次,才能让爹娘在众乡亲面前抬起头来,学生冒然未去考场就正式入仕,学生担心他们会多想,以为学生在外学了坏,攀了高官的大腿,丢了祖宗的脸面。”
  谢行俭之前跟钟木鸿说他不想进翰林院,可这些天他辗转反侧,他觉得还是应该下场考一考。
  他爹娘文化程度低,读书考状元是农家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他不是故意夸大其词,若他真的走赤忠馆入仕,他体感他爹娘肯定会胡思乱想。
  他爹娘这边他可以解释,但谢氏族人呢,不见得没有眼红的人在外故意播撒他攀关系的谣言,为了爹娘能在雁平过得安心,他决定让这些谣言永无见天日的一天。
  “你倒是孝顺。”宋通面无表情的蹦出一句话。
  不过,宋通认可谢行俭的话,朝廷还真的没有寒门子从赤忠馆入仕的,那些通过科举努力上来的寒门子,在各部门其实也很容易受到排挤。
  当然,如果你手段狠厉头脑聪慧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方说徐大人。
  但像徐大人这般的,世上能有几人?
  不过,谢行俭嘛……
  宋通将火热的视线移到面前少年身上,少年面如冠玉、气势超脱,论起外在,谢行俭和都察院的徐大人可谓是不遑多让啊。
  宋通目光又落在谢行俭整理的卷轴上,不得不承认,少年的字在同龄里应该算是非常出类拔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