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3 / 9)
提起这个,谢行俭的心情随即阴天转晴,“京城博学的才子遍地都是,我之所以下心思署上咱们的大名,主要是想让咱们在这些泱泱学子中,出个头。”
“出头?”魏席坤不解,“林教谕要咱们藏拙守本份,小叔这般做会不会太惹眼?”
谢行俭淡笑,“林教谕说的不错,只这藏拙要分情况,并不是说叫咱们不管什么时候都缩着脑袋过活,我这么做,与藏不藏拙无关,在这满是人才的京城,咱们根本就不用藏拙,不止不用藏拙,还要努力的展露自己。”
魏氏兄弟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皆听的一头雾水。
谢行俭看着魏氏兄弟,缓缓开口,“你们在国子监,应该听过江南四子的名头吧?”
魏氏兄弟点头,“一进国子监就知道了,都说他们学识渊博,为人谦逊。”
谢行俭笑了笑,又问,“可听过画技超群的远洲府谢氏谢令?”
“当然!”魏席坤不假思索的道,“谢令一手出神入化的画人本领,在国子监被传的神乎其神,因为他和小叔都姓谢,我便留心多打听了一些。”
“嗬,”魏席坤嗤了一声,“咱们这批考入赤忠馆的,几乎都被塞进六部做事,唯独谢令去了都察院,真是好福气。”
“听说江南四子去了大理寺,也是个好去处。”魏席时羡慕的补充道。
“你们可知为何他们能去三司?”谢行俭双手环胸,神气的问。
“谢令有着一手丹青好本事,江南四子……”魏席坤喃喃道,“他们学问好……”
许是禀生秀才学问都不差,魏席坤单单列出江南四子这个优点,似乎有点站不住脚。
“看吧,江南四子除了学问好,你也说不出他们其他好的。”
谢行俭继续道,“天底下不乏有比江南四子更厉害的,怎么就他们入了寥大人的眼?”
魏席坤开动脑筋,将谢行俭署名考集一事联系起来思考,突然道,“我游学路过江南府时,记得江南府盛行诗文,偶有耳闻江南四子出的诗文集本尤为受江南学子捧读……”
话说一半,魏席时就懂了,惊讶的张大嘴,哦哦哦的指着谢行俭,好半天才回过神。
“行俭!”魏席时激动的手足无措,胸口起伏的厉害,“你不会是想学江南四子一样出名吧?”
“这叫造势!”
谢行俭纠正,“江南四子的才学毋庸置疑,只他们能从学风优良的江南府脱颖而出,可见他们在背后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像坤哥儿说的,借着诗文集本,将自己推出去。”
“他们能在京城崭露头角,咱们也行!诺大的京城,像咱们这样没有背景的平凡穷小子,不耍点手段造势往上爬,纵是在京城待一辈子,别人都未必知道咱们的存在。”
“妙哉!”魏席坤兴奋的拍掌,“我听别人说,皇上在殿试时,会格外关注那些名声在外的学子,哪怕你学问上有些瑕疵,皇上也会兴趣盎然的喊你上前。”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
谢行俭振奋昂扬道,“能得皇上青睐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虚名不过是面圣的垫脚石罢了。”
“对对对!”
魏席坤平静的心湖似有狂浪在翻涌,“说来说去,还是小叔想的周全,当初我还劝说小叔署名时谨慎些,原是我想岔了。”
谢行俭脸上荡起一抹笑意,笑容里透着深深的骄傲。
三人聊完这些,辗转又回到考集上,谢行俭想起白日那个哭诉的瘦小书生,便将心中对考集整改的意见说了出来。
马车很快停靠在北郊巷口,三人没有因为今天看到“巨大”财富而懒惰,依旧呆在房间里整理下期考集,直到后半夜才睡去。
* ↑返回顶部↑
“出头?”魏席坤不解,“林教谕要咱们藏拙守本份,小叔这般做会不会太惹眼?”
谢行俭淡笑,“林教谕说的不错,只这藏拙要分情况,并不是说叫咱们不管什么时候都缩着脑袋过活,我这么做,与藏不藏拙无关,在这满是人才的京城,咱们根本就不用藏拙,不止不用藏拙,还要努力的展露自己。”
魏氏兄弟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皆听的一头雾水。
谢行俭看着魏氏兄弟,缓缓开口,“你们在国子监,应该听过江南四子的名头吧?”
魏氏兄弟点头,“一进国子监就知道了,都说他们学识渊博,为人谦逊。”
谢行俭笑了笑,又问,“可听过画技超群的远洲府谢氏谢令?”
“当然!”魏席坤不假思索的道,“谢令一手出神入化的画人本领,在国子监被传的神乎其神,因为他和小叔都姓谢,我便留心多打听了一些。”
“嗬,”魏席坤嗤了一声,“咱们这批考入赤忠馆的,几乎都被塞进六部做事,唯独谢令去了都察院,真是好福气。”
“听说江南四子去了大理寺,也是个好去处。”魏席时羡慕的补充道。
“你们可知为何他们能去三司?”谢行俭双手环胸,神气的问。
“谢令有着一手丹青好本事,江南四子……”魏席坤喃喃道,“他们学问好……”
许是禀生秀才学问都不差,魏席坤单单列出江南四子这个优点,似乎有点站不住脚。
“看吧,江南四子除了学问好,你也说不出他们其他好的。”
谢行俭继续道,“天底下不乏有比江南四子更厉害的,怎么就他们入了寥大人的眼?”
魏席坤开动脑筋,将谢行俭署名考集一事联系起来思考,突然道,“我游学路过江南府时,记得江南府盛行诗文,偶有耳闻江南四子出的诗文集本尤为受江南学子捧读……”
话说一半,魏席时就懂了,惊讶的张大嘴,哦哦哦的指着谢行俭,好半天才回过神。
“行俭!”魏席时激动的手足无措,胸口起伏的厉害,“你不会是想学江南四子一样出名吧?”
“这叫造势!”
谢行俭纠正,“江南四子的才学毋庸置疑,只他们能从学风优良的江南府脱颖而出,可见他们在背后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像坤哥儿说的,借着诗文集本,将自己推出去。”
“他们能在京城崭露头角,咱们也行!诺大的京城,像咱们这样没有背景的平凡穷小子,不耍点手段造势往上爬,纵是在京城待一辈子,别人都未必知道咱们的存在。”
“妙哉!”魏席坤兴奋的拍掌,“我听别人说,皇上在殿试时,会格外关注那些名声在外的学子,哪怕你学问上有些瑕疵,皇上也会兴趣盎然的喊你上前。”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
谢行俭振奋昂扬道,“能得皇上青睐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虚名不过是面圣的垫脚石罢了。”
“对对对!”
魏席坤平静的心湖似有狂浪在翻涌,“说来说去,还是小叔想的周全,当初我还劝说小叔署名时谨慎些,原是我想岔了。”
谢行俭脸上荡起一抹笑意,笑容里透着深深的骄傲。
三人聊完这些,辗转又回到考集上,谢行俭想起白日那个哭诉的瘦小书生,便将心中对考集整改的意见说了出来。
马车很快停靠在北郊巷口,三人没有因为今天看到“巨大”财富而懒惰,依旧呆在房间里整理下期考集,直到后半夜才睡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