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68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诸葛亮道:“回禀陛下,臣以为可效仿国子监,开办一所专门用来培养武将的学院。”
  “国子监用于培养文臣,而武将学院则可专门用来培养武将,让温公、冠军候等一众久经沙场的武将担任教官,传授实战经验与兵法韬略。”
  “如此,一来解决了武将们无职可司的困境,二来为大汉储备源源不断的军事人才,为日后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听完诸葛亮的提议,所有人眼睛皆是一亮。
  而刘协更是对此拍案叫绝,大喜道:“好计策!此策甚妙!”
  诸葛亮的这一番话直接把他给点醒了。
  他怎么忘了这一茬啊!
  一直以来他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培养读书人和治国人才上,却忽略了培养武将。
  诸葛亮的话让他猛地意识到,对于武将的培养也同样不能少!
  纵观历朝历代,时常会出现一个朝代将星璀璨,而下一个朝代却无将可用。
  很好的例子就是三国时期的蜀国,自从关羽等一众五虎上将们死了以后,蜀国青年一代除了一个张苞外就没人能接大任了。
  这也是蜀国覆灭的一大重要因素。
  刘协之所以会忽视这一点,是因为他是穿越者,有着后世的认知,知道谁是牛逼的武将可以用。
  再加上如今大汉名将如云,他下意识地会觉得没有必要培养武将。
  虽然他上次开办了武举,但那只是选拔武将的机制,并没有跟国子监一样专门去培养武将。
  这样下去,等以后他死了,吕布等一众武将们也死了,后世子孙还能用谁?
  历史进程已经被他改变,他即便熟知历史上的名将,却不见得那些名将会再出现。
  而且往往是时势造英雄,所以即便他留给后世子孙一份贤臣名将的名单也没用。
  因此归根结底,还是要主动去培养!
  就和培养文臣一样!
  每一个王朝都会灭亡,大汉以后肯定也会,但他希望大汉以后即便覆灭,也是以强而亡!
  “孔明之策深得朕心,这是一个绝好的解决办法,并且还能与小学、中学和大学相辅相成。”
  刘协十分满意地说道。
  这话却让郭嘉一头雾水,疑惑道:“陛下此言何解?为何能相辅相成?”
  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培养文人的。
  和培养武将有什么关系?
  刘协笑着解释道:“武将既有如温公那种以一当万的猛将,也有如孔明这般智谋灭敌的儒将、张辽那般善于统筹的帅才。”
  “但无论如何,想要成为顶尖将领,都是要知晓兵法的,该有的学识必不可少。”
  “学子们在经历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后,可以选择分科,即报考国子监或者大汉皇家军事学院……哦,这是朕给学院起的名字。”
  “即便有那些实在不善读书但是勇猛过人之辈,也可以直接通过武举崭露头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