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好勒!我这儿的招牌是阳春面,刚落了雪,您来上一碗也算赶巧了,吃了暖和。”老刘也会做生意,招牌的馄饨卖光了,阳春面倒还可以做。
女子极浅地笑了笑,伸手将钱放在了老刘的灶台旁。
老刘顺手拿起来,却觉得分量比往常重上许多,定睛一看,竟是四块大银元。他顿时觉得惶恐,刚要连连摆手拒绝,却被对方打断。
“冬夜天寒路长,一路走来连充饥的地界都没遇上几个。您本来该回家了,这银元全当是寒夜里的辛苦费,无需推辞,收下吧。”
老刘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养,闻言,犹豫着收下钱,又连声招呼着来人坐下,手底下的动作又快了许多。
不消半刻,两碗热气腾腾的面便被分别端上了两张老旧的木头方桌——赶车的伙计并不与那女子同坐一桌,也没有多余的攀谈。
老刘心想,估摸是东家和伙计的关系,同坐一桌怕会坏了规矩吧。
说也奇怪,面端上了桌,那女子却并不吃。她将一碗面轻轻放在脚下,然后从大氅的袖子里拿出一只簪子形状的物件,在木桌上飞快的刻画着什么。
老刘原本对此颇有微词:若是嫌这面低贱或难吃,大可以一口都不吃原封放着,何必把它放在脚下糟蹋东西呢?
再说他那几张用了十几年的老方桌,那就跟老伙计一样,虽然桌面早已经凹凸不平了,可也不该被这富贵太太的簪子这样划拉呀。
他本是想说点什么的,可想到那四块沉甸甸的银元,他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在心里头对自己说,多付了钱的,随她去吧。
一转眼,车夫的面碗已经见底了,他用灰布衫的袖子揩了揩嘴,哆嗦着回到了马车边。
“老板,再会。”
女子上车前,留下这么一句话,老刘只当是客套,也连声应和着再会再会。
收碗时,老刘却被吓了一跳——
那被女子放在脚边的碗此刻正正放在小桌前,里面的面和面汤都已经不见了。
那两人吃饭的小桌正对着老刘的灶台,他全程一直看着的,那女人从头到尾绝没有吃过一口。那女子上车时,老刘还曾瞥了一眼,那碗那时候分明还在地上放着的。
老刘使劲儿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可碗壁上挂着的油花却又实实在在地证明这碗里曾盛着一碗面。
饶是老刘已经年过五旬,卖阳春面少说也有三十余载,眼下真的碰见这样邪门的事儿,心里也难免七上八下。
时逢乱世,按照老道仙的说法,乱世出英雄,然而乱世亦是百鬼夜行群妖出没的世道。再想起前不久日本人强占了东北,老道仙说枉死在日本人手下的冤魂会顺着陆路水道回到故乡,老刘心里直犯嘀咕。
他不知今夜这怪事究竟是碰到了妖魔鬼怪,还是碰到了哪位冤死的可怜同胞。若是后者还好说,若是前者…老刘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手下的动作越发快了起来。
许是快中出错,也许是心里想这事儿,眼见还剩最后一只落在灶台后面的瓷碗没收起来,却听得“咣当”一声,粗瓷碗在地上摔成了五六瓣。
老刘叹了口气,新添一只碗原也要不了多少钱,可到底是因为自己手下出了错才摔碎的,他懊恼极了。
这只碎碗拿回去看看,说不定还有什么用呢。这么想着,老刘半趴在地上,伸着手把碎瓷片往自己这头扒。
这时间已经没什么人了,今夜连点儿风都没有,现下这街上,老刘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那几片碎瓷还剩一片怎么都够不出来,老刘歇了一会儿,本想起身寻根长枝子把它捞过来,却蓦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有了另一个人的呼吸。
老刘以为是来了客,心下疑道这客人怎么走起路来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却还是一骨碌爬起来准备招呼。
“您要吃点儿什么吗?”老刘操着口音问。
来人是个年轻小伙子,看上去二十出头。他苦着一张脸,身上穿着黑色中山装,脸色灰白得不像话。
“我要回家。”年轻人木木然开口,却是答非所问。 ↑返回顶部↑
女子极浅地笑了笑,伸手将钱放在了老刘的灶台旁。
老刘顺手拿起来,却觉得分量比往常重上许多,定睛一看,竟是四块大银元。他顿时觉得惶恐,刚要连连摆手拒绝,却被对方打断。
“冬夜天寒路长,一路走来连充饥的地界都没遇上几个。您本来该回家了,这银元全当是寒夜里的辛苦费,无需推辞,收下吧。”
老刘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养,闻言,犹豫着收下钱,又连声招呼着来人坐下,手底下的动作又快了许多。
不消半刻,两碗热气腾腾的面便被分别端上了两张老旧的木头方桌——赶车的伙计并不与那女子同坐一桌,也没有多余的攀谈。
老刘心想,估摸是东家和伙计的关系,同坐一桌怕会坏了规矩吧。
说也奇怪,面端上了桌,那女子却并不吃。她将一碗面轻轻放在脚下,然后从大氅的袖子里拿出一只簪子形状的物件,在木桌上飞快的刻画着什么。
老刘原本对此颇有微词:若是嫌这面低贱或难吃,大可以一口都不吃原封放着,何必把它放在脚下糟蹋东西呢?
再说他那几张用了十几年的老方桌,那就跟老伙计一样,虽然桌面早已经凹凸不平了,可也不该被这富贵太太的簪子这样划拉呀。
他本是想说点什么的,可想到那四块沉甸甸的银元,他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在心里头对自己说,多付了钱的,随她去吧。
一转眼,车夫的面碗已经见底了,他用灰布衫的袖子揩了揩嘴,哆嗦着回到了马车边。
“老板,再会。”
女子上车前,留下这么一句话,老刘只当是客套,也连声应和着再会再会。
收碗时,老刘却被吓了一跳——
那被女子放在脚边的碗此刻正正放在小桌前,里面的面和面汤都已经不见了。
那两人吃饭的小桌正对着老刘的灶台,他全程一直看着的,那女人从头到尾绝没有吃过一口。那女子上车时,老刘还曾瞥了一眼,那碗那时候分明还在地上放着的。
老刘使劲儿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可碗壁上挂着的油花却又实实在在地证明这碗里曾盛着一碗面。
饶是老刘已经年过五旬,卖阳春面少说也有三十余载,眼下真的碰见这样邪门的事儿,心里也难免七上八下。
时逢乱世,按照老道仙的说法,乱世出英雄,然而乱世亦是百鬼夜行群妖出没的世道。再想起前不久日本人强占了东北,老道仙说枉死在日本人手下的冤魂会顺着陆路水道回到故乡,老刘心里直犯嘀咕。
他不知今夜这怪事究竟是碰到了妖魔鬼怪,还是碰到了哪位冤死的可怜同胞。若是后者还好说,若是前者…老刘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手下的动作越发快了起来。
许是快中出错,也许是心里想这事儿,眼见还剩最后一只落在灶台后面的瓷碗没收起来,却听得“咣当”一声,粗瓷碗在地上摔成了五六瓣。
老刘叹了口气,新添一只碗原也要不了多少钱,可到底是因为自己手下出了错才摔碎的,他懊恼极了。
这只碎碗拿回去看看,说不定还有什么用呢。这么想着,老刘半趴在地上,伸着手把碎瓷片往自己这头扒。
这时间已经没什么人了,今夜连点儿风都没有,现下这街上,老刘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那几片碎瓷还剩一片怎么都够不出来,老刘歇了一会儿,本想起身寻根长枝子把它捞过来,却蓦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有了另一个人的呼吸。
老刘以为是来了客,心下疑道这客人怎么走起路来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却还是一骨碌爬起来准备招呼。
“您要吃点儿什么吗?”老刘操着口音问。
来人是个年轻小伙子,看上去二十出头。他苦着一张脸,身上穿着黑色中山装,脸色灰白得不像话。
“我要回家。”年轻人木木然开口,却是答非所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