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胤礽发出嘲讽,“不然呢?向你们这样在家躺
  得心宽体胖?”
  他自来都是这个作息!小时候是读书习武,大了改成处理事情,真以为太子这个位置很舒服吗?
  这么一想,胤礽还有点恍然,以前他是真的想好好接过大清的担子,为此不断的努力,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想不到大清了呢?
  是凌普还是叔姥爷?
  还是一日日增加的无力感?
  可惜他的塑料兄弟和外面的窥探者,都无法得知他内心的动摇,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其他兄弟只觉得毓庆宫吵闹,唯独胤礽觉得萧索。
  在外面的康熙倒是已经调整好,变得神清气爽,虽说他还是习惯性的想召太子,但是幼子在怀聊以慰藉,倒也慢慢习惯了。
  只有大臣们无法适应,须知这些年轻的阿哥们想要驱使他们,总得展现出某种威能,虽然不至于把某部或者某旗经营成一言堂,但也少不得是有倾向的,近几日批复的文书传达的意见里,这种倾向却消失到近似于无,这如何不叫人觉得恐怖呢?
  并不知道只是阿哥们达成一致,以此为准绳来要求背地里搞小动作的不许一起睡,然后被胤禛冰冷的眼神笼罩了一整天不敢松手,这才批复出这样的文书,大臣们对于这种莫名其妙消失的朝堂脉搏,感到无比恐慌。
  哪有办事的没有倾向呢?就算你喊着自己是纯臣,起码也得皇上认识你才能做这个纯臣,要不然被排挤就是命运罢了,拉帮结派,各有立场,但互帮互助,这才是普通官员混职场的路子呀!
  于是在第四天,以马齐为代表的大臣,尝试着询问是否能把阿哥们放出来。
  “既然是祈福,怎么也要七天,何必着急?”康熙刚适应耳根子清净的生活,并不想现在就重新适应回去。
  七天……
  这真不是犯了什么事吗?
  拘七天不短了啊!
  康熙倒是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毕竟三天不见太子,他也担心这兄弟几个能不能相处好,会不会对儿子的毓庆宫做出什么。
  于是他,在享受完和幼子的温情后,就起身悄悄去了毓庆宫,很失望的发现这几个小子阴阳怪气你来我往怨怪其他兄弟,甚至因为太过吵闹,无一人关注到门前有动静。
  打这里起,他就立时决定再关一关,毕竟怨气不磨掉,放出来还要继续闹事,皇室说不准还得继续丢人,他的面皮可没那么厚,丢不起这老脸。
  可这并不能打消大臣们的疑惑,他们年纪不小了,已经没办法接受这种悬而未决的事情,把所有成年阿哥卷进去一个不留,这对于继承的角度十分不利,他们更想要明确稳定的答案。
  至于太子为什么不是……
  嗯,各家表示这是很好的问题,主要是太子上去对他们好处也不大,成天住在宫里的太子和他们关系也不怎么亲密。
  加上最近几年的风波,懂的都懂,太子的地位并不稳当,只是这种要命的事不能说出来,仅仅只能止于聪明人之间的默契来交流。
  康熙对此觉得厌烦,他明白大臣们的意思,但他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力气比某些儿子大得多,不至于一天没有继承人出现在朝堂上就叫人觉得恐慌,但君臣的关系总是微妙的,未免更多的人来问这个问题,他频繁的召见十八皇子,还把弘皙带在了身边,一次性释出两种暗示。
  发现弘皙这个皇孙随侍在皇帝身侧时,大臣们迅速的消停了。
  而解决这个问题后,康熙抽空关怀了大儿子们,就像是所有又希望孩子学好又怕孩子受苦,生气和还要叫孩子吃饭的家长一样,康熙的逻辑是很自洽的,虽然生气这些儿子闹起来都不顾体面,但也不至于把孩子怎么样,觉得孩子受到教训后,起码的吃穿用度是有保证的——
  他给毓庆宫多送了一张卧榻一副桌椅,还把外头府里送来的衣裳鞋袜送进去了,这里就得说老九的报应了,在座的只有他显著的和福晋关系不怎么样,所以他的包裹就装得很敷衍,具体体现在不给他一个微胖人士送里衣。
  向来精神状态良好还要强的胤禟难得觉得自己输了,失语了一个时辰。
  而康熙尚且不满足,他认为儿子们还这么有活力,一定是差事少了,想来不必回家便是能多出时间来工作,便毫不客气的加了工作量,等几人发觉时候,已经熬得和甄楣认知里的社畜无异了。
  毕竟这作息堪比九九六了,但甄楣觉得更像三个七,早七到晚七,七天不休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