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未婚夫的门客(重生) 第66节(3 / 4)
秦萧安然端坐在禅椅上,声音却冷得像未化的积雪:“锦英,还记得你姓什么吧?”
锦英姓任,可她知道世子问的不是这个,低眉顺眼地回答道:“锦英是侯府的家生子,自然是姓秦。”
秦萧脸色稍霁,道:“你记得就好。我问你,你们小姐这段时间有什么异常的地方?”
问话的时候,秦萧思索了一下徐复祯的异常,好像是自花椒那桩事出来以后,又好像是更早。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秦萧脑海中闪过几缕思绪,却什么也没抓到。
锦英飞快抬眼望了秦萧一下。
小姐这几个月来的异常多了去了,可她知道世子想问的异常是什么。他应该是发觉到小姐身边有别的男人了吧?
可是,她怎么可能出卖小姐把霍公子的存在告诉世子呢?
虽然秦家才是她家的主子;可是对锦英而言,小姐不仅是她的主子,更是她的伯乐。她锦英虽是家奴,却不是白眼狼。
锦英仍是绞着手,语气里战战兢兢,把这段时间的事情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遍,连徐大太太如何设计徐
复祯都说了出来,独独隐去了霍巡的存在。
秦萧狐疑地看着她。这个丫鬟怕他,讲话的时候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不过他能从她破碎的叙事中拼凑出徐复祯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徐复祯的行为是很反常,可是锦英的叙述并没有让他找出她异常的原因。
秦萧挥了挥手:“你回金丹堂吧。”
锦英松了口气,又小心翼翼道:“奴婢进了府,应该去给小姐请个安……”
“不许。”
秦萧断然拒绝。
锦英只好回了金丹堂,可她还是想办法把消息递给了徐复祯。
秦萧在查她。
徐复祯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她和霍巡的事不可能永远瞒着他。可是眼下正是大朝会前夕,她不能出任何问题给霍巡惹麻烦。
好在秦萧查问的是锦英,让她蒙混了过去。他若是盘问水岚和菱儿,这两个丫头藏不住事,倒容易给他看出蛛丝马迹来。
可这里是侯府,哪怕她看得再紧,只要秦萧想,他总有办法把她们叫过去问话。
徐复祯决定带着她们俩出去躲躲风头,至少躲过大朝会再说。她趁着秦萧白天不在时跟徐夫人说想到郡王府帮忙,要去那边小住几日。
徐夫人只当她还在跟秦萧置气。她对侄女向来宽容,便点头同意了徐复祯的请求。
徐复祯趁机把水岚和菱儿一起带去了郡王府。
等秦萧下值回来的时候,晚棠院已经人去楼空。秦萧冷笑:她这时候一跑,正是坐实了她心虚。
回到闲风斋,砚松将对菱儿的调查呈了上去:
她出身京郊登化县一户农家,从小被爹娘送去学武。
几个月前,他们家惹到当地的漕帮。
那漕帮因着漕运暴利的缘故,聚拢的都是一群亡命之徒,动辄屠戮仇家满门。
菱儿家不过是普通的庄户,眼见就要遭遇不幸,此时却有一个人出手花了八百两摆平了这桩恩怨。 ↑返回顶部↑
锦英姓任,可她知道世子问的不是这个,低眉顺眼地回答道:“锦英是侯府的家生子,自然是姓秦。”
秦萧脸色稍霁,道:“你记得就好。我问你,你们小姐这段时间有什么异常的地方?”
问话的时候,秦萧思索了一下徐复祯的异常,好像是自花椒那桩事出来以后,又好像是更早。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秦萧脑海中闪过几缕思绪,却什么也没抓到。
锦英飞快抬眼望了秦萧一下。
小姐这几个月来的异常多了去了,可她知道世子想问的异常是什么。他应该是发觉到小姐身边有别的男人了吧?
可是,她怎么可能出卖小姐把霍公子的存在告诉世子呢?
虽然秦家才是她家的主子;可是对锦英而言,小姐不仅是她的主子,更是她的伯乐。她锦英虽是家奴,却不是白眼狼。
锦英仍是绞着手,语气里战战兢兢,把这段时间的事情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遍,连徐大太太如何设计徐
复祯都说了出来,独独隐去了霍巡的存在。
秦萧狐疑地看着她。这个丫鬟怕他,讲话的时候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不过他能从她破碎的叙事中拼凑出徐复祯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徐复祯的行为是很反常,可是锦英的叙述并没有让他找出她异常的原因。
秦萧挥了挥手:“你回金丹堂吧。”
锦英松了口气,又小心翼翼道:“奴婢进了府,应该去给小姐请个安……”
“不许。”
秦萧断然拒绝。
锦英只好回了金丹堂,可她还是想办法把消息递给了徐复祯。
秦萧在查她。
徐复祯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她和霍巡的事不可能永远瞒着他。可是眼下正是大朝会前夕,她不能出任何问题给霍巡惹麻烦。
好在秦萧查问的是锦英,让她蒙混了过去。他若是盘问水岚和菱儿,这两个丫头藏不住事,倒容易给他看出蛛丝马迹来。
可这里是侯府,哪怕她看得再紧,只要秦萧想,他总有办法把她们叫过去问话。
徐复祯决定带着她们俩出去躲躲风头,至少躲过大朝会再说。她趁着秦萧白天不在时跟徐夫人说想到郡王府帮忙,要去那边小住几日。
徐夫人只当她还在跟秦萧置气。她对侄女向来宽容,便点头同意了徐复祯的请求。
徐复祯趁机把水岚和菱儿一起带去了郡王府。
等秦萧下值回来的时候,晚棠院已经人去楼空。秦萧冷笑:她这时候一跑,正是坐实了她心虚。
回到闲风斋,砚松将对菱儿的调查呈了上去:
她出身京郊登化县一户农家,从小被爹娘送去学武。
几个月前,他们家惹到当地的漕帮。
那漕帮因着漕运暴利的缘故,聚拢的都是一群亡命之徒,动辄屠戮仇家满门。
菱儿家不过是普通的庄户,眼见就要遭遇不幸,此时却有一个人出手花了八百两摆平了这桩恩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