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夫大佬掉马后[七零] 第2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蓉摇头,“钱哪是好借的,咱们大队穷得连饭都吃不饱,一家顶多十几块钱存款,还都等着娶媳妇办事呢,谁有余钱?”
  陆小言:“就算大队没有,不是还能找农村信用社贷款?有了钱,就有了小猪仔,再买点饲料,等猪出栏后,长一百多斤应该没问题吧?把猪卖掉后不就有钱了,咱们还能买粮食,人能吃饱后,猪也有了粮食,第二年能养更多的猪,良性循环,村里的日子不就好了。”
  大队长和刘书记过来看情况时,恰好听见这话,大队长想说什么,刘书记嘘了一声。
  刘蓉也听得一愣一愣的,总觉得事情没她说得容易,她绞尽脑汁想了想,说:“就算借了钱,买来一群小猪仔,咱连兽医都没有,万一一生病,都死了可咋整?真没你说得容易。”
  “没兽医也不是难事,可以想法从城里请一个,这次咱不就把廖兽医请来了?”
  刘蓉止不住地摇头,“乡下穷苦,哪有人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跑乡下来?”
  只见过往城里挤的,还真没见过主动来乡下的,那些知青大多也都是被逼无奈才来的,连那些自愿来的,还没待几天,就想离开了。
  乡下苦啊。
  个个削尖了脑袋,想往城里钻,都钻不进去。
  刘蓉叹口气,一张脸也皱巴巴的,只觉得他们大队也太难了,想致富都没辙儿。
  只能苦哈哈熬日子。
  陆小言说:“还没试呢,不能自个先退缩了,就算真请不来,其实也可以自己培养一个,就拿廖兽医来说吧,如果有针对地再帮他一下,让他带个学徒,他应该会同意,毕竟是互利互惠的好事,有了兽医,就不用害怕猪生病了,猪养得多了,还能多换点粮食,村里既有肉又有粮,多好,说不准还能有余钱。”
  刘蓉总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半天才憋出一句,“就算有兽医,正儿八经的养殖厂也不是说办就能办的。”
  陆小言不赞同,“国家不是一直在鼓励咱们发展农业畜牧业吗?主席在六六年,五七指示中就提出过,要以农业为主,有条件的情况下,要由集体办些厂子,国家都鼓励咱们开厂呢。就连知青们下乡也都是为了帮助咱建设农村,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既然都是为了咱老百姓好,怎么就不能建厂?”
  陆小言继续说:“建了厂,既能解决老百姓填饱肚子的问题,还拿把猪肉外销,带动当地的经济,这对国家是好事呀,就算报到公社,肯定也没人反对,县里不就搞了养殖场?听说规模也没多大,咱们要是能开起来,可以慢慢扩大规模,说不准以后比县养殖厂都大,咱们顿顿能吃上肉。”
  大队长和刘书记都听得热血沸腾的,别说顿顿吃肉,一个月能吃一次也是好的呀。
  被她这么一说,刘霞竟也觉得办个厂挺不错,可他们大队,是公社最贫穷的一个,哪里办得起厂子?难不成真去银行贷款,人家肯借吗?
  她又叹口气,“别说顿顿,一周能吃一次都跟做梦一样。”
  陆小言笑了笑,“说不准咱们就能实现呢。”
  陆家村陆是大姓,除了陆姓,还有刘姓,刘书记住在村子北头,对陆小言倒也有印象,知道这小丫头是大队里唯一一个高中毕业的女娃娃。
  印象中,这小娃娃不爱说话,没想到竟这么有远见,她这番话,可谓让他醍醐灌顶。
  他记得公社之前搞建设时有些缺钱,就去银行贷过一笔。他却只想着大队穷,啥都没法做,完全没想过贷款的事。
  他越想越觉得妙。
  之前他们咋就没想到这一点呢。要真能贷到一笔,就可以多买点小猪仔,厂子也能搞起来,等有了盈利,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谁在任时都想带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如果真能办成,履历上也能漂亮些,说不准还能被提拔到公社。刘书记比大队长更有野心,已经在思索办厂的可能性了。
  这会儿他忍不住开了口,“听洪均说这次的兽医,就是你请来的,如果咱们大队真能办厂子,你能想法请个兽医在咱这儿长期工作吗?”
  听见声音,陆小言不由扭头,瞧见他们,她忙站了起来,因为蹲得太久,腿也有些发麻,差点摔倒。
  亏得一旁的刘霞扶住了她。
  陆小言尴尬地脚趾扣地,呜呜没法见人了,她稳了稳心神,才说:“如果大队想办厂,我可以请个试试,就算没法长期将人留下,带出来一两个学徒应该不难。”
  她大学的时候,去她爸的公司实习过,也干过招聘的活,也算有点工作经验,这不就相当于去各地挖人才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