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读书人多了,明事理的人就多了,楚庭的整体素质也就上升了不少。
  再者说楚庭还有一个额外的技能点——被皇上点名表扬的美味:香菇。
  现如今能不能吃到楚庭的香菇,也日趋称为代表是王公贵族身份贵重的一种象征。
  如此这般,香菇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这对楚庭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楚庭的百姓赚的盆满钵满。
  现如今的楚庭,就算是个傻子来楚庭任职,只要不乱指挥,让楚庭按照之前规定好的程序往下走,楚庭都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所以现在的楚庭就算是县令也很是抢手,一般的世家子弟都会选择事前走动关系,去一个百姓开化程度高,地区富庶的地方。
  原本的热门地区都是汴梁、临安、苏州这些地区,现如今,抢不到这些地区的人,便将楚庭作为首选地区。
  虽说楚庭地处偏远,但终归地方还是不错。
  而叶胥也成了天下读书人的榜样,不仅短短几年能连升三职,还能次次取得功绩,他们读书不就是为了造福百姓。
  而叶胥不仅一连三元,还能在中了状元后入了皇上的眼。
  皇上可是当今天子,掌管着天下,而自古以来能入的皇上的眼,又能有几人。
  不仅有罕见的状元游街,还能被皇上亲自点名在御前任职。
  叶胥不仅才华卓越,而且还有一定的治世能力。
  楚庭知府刚上报今年楚庭恐怕有大旱的迹象,当朝中大臣争持不下时,叶胥便放弃了在御前伺候的美差。
  自请去楚庭,据传闻,当时皇上是不允叶胥去楚庭,不知叶胥是如何劝说皇上的,竟然左右天子的意愿,让皇上派他去楚庭。
  这般严峻的灾害,理应让一个经验丰富的官员前去就职,是万般不可能轮到叶胥一个没有丝毫为官经验的新人。
  可叶胥非但去了,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不仅带着楚庭的百姓扛过了一年的干旱,还带领着楚庭的百姓发家致富。
  因为政绩斐然,最后升为楚庭知府,升为知府的叶胥,将楚庭治理的更好,让整个楚庭变成了能与素有“鱼米之乡”的江南相提并论。
  江南这般富庶,是因为他的地理优势和风土人情。
  而楚庭的出名,纯属是因为叶胥凭着一己之力将楚庭送到了大家的视野中。
  如此这般的成就,楚庭的百姓先是感激皇上,最后才是感激叶胥。
  叶胥这般不争抢,将百姓生活的改变全部归咎于皇恩,这般明事理的臣子办事简直是做到了皇上的心窝子中。
  这样的做事风格,楚庭的百姓不仅爱戴他,皇上也看好他。
  若不是叶胥,平日里谁听过楚庭这个地方。
  现在若是说到楚庭,读书人第一个想起的便是叶胥,皇上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那不听圣恩的臣子。
  茅荣郅心累,茅荣郅看着殿中一脸无辜的弟弟,无奈叹气。
  而百姓第一想到的便是楚庭那滑嫩入口的香菇。
  毕竟楚庭的香菇也不全是卖给王公贵族,在叶胥的指点下,他们将饱满大个的优质香菇以高价卖给那些王公贵族或者是商贾辐辏。
  这般天价,他们也不担心会没有人买,毕竟这是圣上御口点名过的香菇。
  皇上贵为天子,这天下什么珍贵的东西他没有尝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