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起老大一家出去赚的钱,家里粮食收成好都只是一件小事了。
  要知道,大房夫妻出去半年,每个月贡献六十,半年下来,她的荷包足足多了好几千,妥妥一个丰收年。
  只是与其他人家不一样,人家钱多了也舍得花点钱买年货,薛母却是一个貔貅的性子,光进不出,这个年过的与也在家种地时没什么区别。
  冉佳怡自己是不缺这点吃喝,但几个孩子缺啊。
  此番带回来的年货,冉佳怡只给了薛母一小部分,大头都被她带回了娘家,说大头其实总价值都不会超过百八十,比起上交薛母的少多了,艾家父母甚至还为此忐忑不安,私下里劝她多顾着婆家,不要带这么多东西回娘家。
  给了东西,好歹收获了一番安慰,冉佳怡也就觉得没白给,起码比给不知感激的薛母要好。
  -
  从年三十的年夜饭开始,家家户户走亲访友,空气中都弥漫着新年的味道,一直到初五,需要走的亲戚少了,热闹的气氛这才降了些许。
  新年带来的欢快气氛,在薛家很快又变得凝滞,原因无他,只因冉佳怡提出要送大女儿去上学。
  说起来了,大梅花也是六岁的年纪,上小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薛家压根就没有送女孩去上学的传统。
  梅花是下一辈第一个孩子,只有几个比她小的弟妹,至于薛茂他们这一辈,两兄弟都是囫囵上了几年小学,认得几个字,至于同辈的女孩,那是离学校的大门都没进去过的。
  这不是纯粹浪费钱吗。面对冉佳怡的要求,薛母是这么回答的。 ,义务教育的概念早已普及,薛家这边不是不知道,若是一个六岁的孙子,就是砸锅卖铁怕也要送去读书,至于女娃的待遇就完全不一样了。
  她一个女娃读书能有什么用?薛母的态度理所应当,薛父、薛家二房、连带着薛茂,面上竟都一副赞同之色。
  读书有用没用,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冉佳怡不欲与她争辩,读书到底有用没用,读书真要是没有用,那些工作单位能只招有学历的读书人,要是读书没有用,国家会这么大力推进学校办学,老师会这么鼓吹,无用的言论无非不想出钱的搪塞罢了。
  她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自己赚了钱给家里,家里就应该出钱给她的女儿读书,城里的女娃都要去学校读书的,爹娘你们要是不愿意送,我就自己出钱送她们上学。只是,给您二老的钱基本上就掏空了我们的工资,要是自己送,以后给二老的钱肯定没以前那么多了。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薛母却不能不接受,她的底气也就在这一亩三分地,出了这片地,人要是压根不给钱,做爹妈的也无法。
  供一个孩子读书可需要不少钱,提倡免费义务教育是往后几年的事情,这年头的学杂费,书本费,加上伙食费等等,合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至少薛母是舍不得出这笔钱的。
  老大家的,娘要这些钱都是帮你们攒着,等你们以后有了儿子,这些钱还不都是给我小孙孙子的。不是娘喝不得,而是浪费在棉花几个身上,实在是浪费了。薛母认为苦口婆心的劝慰没有得来大儿媳一丝一毫的认同。
  但上学的钱再多,一年顶多也就十几块,哪里比得上冉佳怡如今每个月六十块钱的孝敬,两相比较之下,薛母犟不过冉佳怡,只得咬牙答应了这个要求。
  那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年后就先送梅花去吧。冉佳怡轻飘飘一句话定下来上学的事。
  薛母暗道真是翅膀硬了,眼中满是愤恨与不舍,想着什么办法能重新压制住大儿媳。
  -
  此事一出,薛家所有人是彻彻底底的认识到,大房的地位与以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如果说年前那一出,只是让他们隐隐感觉到,老大家的底气好像足了不少,但如今这样看来,已经有了足以与薛母抗衡的底气,这个认知给所有薛家小辈带来的都极大震撼。
  在薛家,两兄弟从小到大的认知,包括几个儿媳几年的经验,薛母都是一个说一不二的性子,容不得其他人半点反驳,只有薛父的话能听进去一点,却原来只要手头有了钱,就能够让薛母低下头来吗。
  冉佳怡的行为无疑大大挑战了薛母的权威,薛母再生气也无可奈何。
  说起来也是好笑,原主所在的艾家与嫁过来的薛家,同样属于生子困难、也都重男轻女,但轻的程度却不太一样。
  艾家虽然看重儿子,可在面对女儿的婚事时,也尽心为她们打算找的好人家,而薛家对待女儿和孙女则完完全全跟看待货物一样,不然在原主那一世也不会把三个孙女都卖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