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进到户部且不足一个月,林言就与另外几位大人一起整理了京郊的好大一片荒芜,正好能收容流民来耕种。
  林言念辈分也是今上的子侄,工部尚书报功,少不得特意把他拉出来提一提。
  皇上看去是高兴,对着工部尚书也多有勉励。只是他心中作何感想不得明说,毕竟叫林言去工部并不是他的意思。
  工部是好,林言性子沉稳,也合适待在那里。
  但现在这个当口,吏部、户部、兵部才真是需要新鲜血脉的地方。
  皇上想到这里,眼神一冷,又不禁计较起至今不松权柄的父亲。
  只是一连串的咳嗽打断了他的思绪,展开手帕,点点梅花覆盖绣娘的手艺。
  也许......他应当给林言点准信?淮安王府的爵位,想来是足够动人心。
  林言虽不是武将,但安抚文人,也许反而是歪打正着?
  又或许可以叫秦家再多下些力气。
  皇上又咳嗽几声,跟随身的大太监吩咐道。
  “前些日子秦妃就身子不好,想来家中父母也惦记——你便去传朕的意思,说朕额外准他们入宫陪侍。”
  第107章
  忧水患疯癫老者
  “沈大人,哎呦,这回又是您来?可是辛苦了......”
  户部侍郎一出门就见着一道影子,心里暗叫‘倒霉’,但想回头也回不去。
  年轻有为,秉性温厚,这样的人若是在自己这里当然是好运。但如果是哪里的老混头派过来的,那可就是‘倒霉催’。
  “邓大人,您今日气色倒好。”林言笑吟吟的,做足了晚辈的架子。但邓侍郎可不敢在淮安王的儿子面前做长辈——尤其,这小子还不知道有没有做世子的福分。
  心里的主意来回转,但人都到了,不能在外面干瞪眼。邓侍郎面上堆着笑,把林言带回厅堂里面。
  户部的其他人正在办差,有几个抬起头,见到林言,立刻把脑袋甩在卷宗文书后面。
  “我倒是做了讨人嫌的了......”
  林言脸上还乐呵呵的,邓侍郎看一眼,心里猛地打个突——
  “这也难怪,恨不能一日三次地过来,到底给诸位大人添麻烦。”
  眼前过分年轻的脸上浮现起叫邓侍郎心底发毛的遗憾,他想起户部尚书跟他的抱怨,又看着林言真诚的双眼,干脆狠一狠心,把林言引到另一边。
  “沈大人,你我同在朝为官——你又是名儒弟子,该更能体谅我等的难处。”他说到这,不由得深深一叹:“眼见着天就要转暖,这会确实是防备凌汛的时候。你说检查堤坝,自有地方府衙安排。但你说大修大整......”
  邓侍郎两手一摊:“户部实在支不开。”
  “前还有北阆的战事,眼见着又要预备圣上千秋。修整水利从来都是大工程,不是一句话便能决断的。况且这十八、九年,我朝再没出过大的水患。”
  巧不巧,十八、九年前恰好是林言那一次——邓侍郎自悔失言,但林言并没在意,反而道:“可今年也是十几年未遇的严寒,积雪且多,又遇乍暖,真要遇上汛期可怎么办?”
  “这就不是你我要操心的事,自有其他有才能的大人去测算。这事至今没放上来议论,就是没有大修的必要。且你只说扬州一带,传出去,不是显得自己为官偏心么。”邓侍郎见林言不是‘油盐不进’,不禁松一口气,压低声音道:“我与先林大人也曾同朝为官,说这话并不为倚仗资历,只是你年轻,该晓得多做多错的道理——叫你只到户部支银子,就是说这银子支不下来。”
  这话说完,邓侍郎却有点不敢看林言。他想这年轻人如此挂心水利水患,应当也有感伤自家身世的成分在。如今被迎头泼了一瓢,不知心里作何感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