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2 / 3)
“你倒是沉得住气。”
这显然不是褒奖,但也算不上是掺杂恼意。非要说来却是如同孩子顽劣,得不到可心意的回应便怄气。虚幻中的五指落在实处,太上皇拍拍林言的肩膀叫他起身,打量他的时候看起来显露出些稀奇。
这稀奇却不恼人,至少叫林言感受来,却觉得自己终于有了在明面上谈论‘棋局外’的资格。而他的感觉也没有出错,太上皇没有在林言脸上看到一丁点惶恐,便颇有些挫败似的道:“你可知方将军现今的处境?”
“略有猜测。”林言没有把话说定,很小心地揣摩着太上皇的心意。他在这里待了许久没等到太上皇动作,这会一来就说起方将军,看来黛玉在外面已经依照原本的计划筹备......
可太上皇显然为此很是烦心,林言在心中思度,却好奇黛玉究竟用了什么法子。
事有缓急,林言虽推测了大致动向,但细微处还要有随机应变的机智。这一回他是放心把身家性命都交付在黛玉手中,是好是歹都不掺杂犹豫。
而黛玉全然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两个人先后承接,仿佛本就是一体的思绪。连带戏耍一把‘运筹帷幄’的太上皇,叫他焦头烂额之余想不到现下推动这一切是他不放在眼中的小女子。
“你在北阆应当也见过方将军,按你来说,他的为人如何?”
“统兵有方,驻守北阆多年,属实是难得的将才。”林言并非是只说好听话与太上皇,这段日子里的静寂给了他许多回溯思索的机会,离开北阆时方将军的那一句‘无愧于心’便时常萦绕在耳朵里。
他自然也是忠心耿耿的将领,却不知他究竟知不知道如今身陷囹吾的命运。
林言的喉咙哽住,一时不知该怎样继续说下去。可是窦师兄从当年回扬州治丧时便照应他们姊弟,这时候不依然将他这个师弟也设计进去?
“你听来很是为他惋惜。”太上皇的声音听不出情绪,他至今仍说着‘方将军’,林言便知他心中仍有后续。
“方将军驻守苦寒之地几十载,如今一朝战败,难免叫人痛惜。”
“痛惜声名?”
“微臣愚钝,只是想方将军应当不愿叫万千枯骨成就另一次军侯功名。”
“你在指责朕。”
“微臣不敢。”林言这样说着,头却慢悠悠抬起。漆黑的眼睛落在太上皇眼中,像是他捏不住的黑玉棋子,指尖打滑落在棋盘上,冥冥中给将来预示结局。
“但微臣实在不敢认同在北阆的主意。”
太上皇咳出一句笑音。
饶恕这样大胆的言行似乎不符合太上皇平日里的表现,但太上皇有另外的考量,打心里觉得林言这一份不同于斐自山的固执很合意。
甚至比以前更合太上皇的心意。
“后生可畏。”他笑着,这样说了一句。
“那依你之见,方将军是绝做不出贪墨军饷的事?”
“是。”林言没听到粮食的事,因而猜出太上皇是要在这一层大做文章。抬眼见太上皇似乎怀揣着一份期待,于是思量片刻,将自己在北阆查实的事告知与太上皇。
太上皇听着点头,反问道:“那依你之见,秦家在其中是什么位置?”
究竟是谁急火火推动有了答案,林言咬一下舌尖,沉声道:“皇上不会让秦家再掌一份兵权,秦家至今也没有另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军。只是北阆地远,得用的也不过是方将军的几十年经营,推说不知朝中有几人能用。”
“哪怕是你那个友人?”太上皇存下些戏谑,林言却不接这个话,平静道:“我不擅兵事,却也知道至少该打一场胜仗才能评判是否为真才实干的将帅。”
这样一板一眼的答话很无趣,太上皇撇撇嘴,却也叹着认可了林言的话,
“还是太急躁些,纵使现今强忍着咽下,最后还是要呕出来。”他垂下眼睛,好像有些事不关己的恶意:“或者把肚肠撑破开。”
“那你呢?你在在此地闭门,可有参悟自救的妙招?” ↑返回顶部↑
这显然不是褒奖,但也算不上是掺杂恼意。非要说来却是如同孩子顽劣,得不到可心意的回应便怄气。虚幻中的五指落在实处,太上皇拍拍林言的肩膀叫他起身,打量他的时候看起来显露出些稀奇。
这稀奇却不恼人,至少叫林言感受来,却觉得自己终于有了在明面上谈论‘棋局外’的资格。而他的感觉也没有出错,太上皇没有在林言脸上看到一丁点惶恐,便颇有些挫败似的道:“你可知方将军现今的处境?”
“略有猜测。”林言没有把话说定,很小心地揣摩着太上皇的心意。他在这里待了许久没等到太上皇动作,这会一来就说起方将军,看来黛玉在外面已经依照原本的计划筹备......
可太上皇显然为此很是烦心,林言在心中思度,却好奇黛玉究竟用了什么法子。
事有缓急,林言虽推测了大致动向,但细微处还要有随机应变的机智。这一回他是放心把身家性命都交付在黛玉手中,是好是歹都不掺杂犹豫。
而黛玉全然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两个人先后承接,仿佛本就是一体的思绪。连带戏耍一把‘运筹帷幄’的太上皇,叫他焦头烂额之余想不到现下推动这一切是他不放在眼中的小女子。
“你在北阆应当也见过方将军,按你来说,他的为人如何?”
“统兵有方,驻守北阆多年,属实是难得的将才。”林言并非是只说好听话与太上皇,这段日子里的静寂给了他许多回溯思索的机会,离开北阆时方将军的那一句‘无愧于心’便时常萦绕在耳朵里。
他自然也是忠心耿耿的将领,却不知他究竟知不知道如今身陷囹吾的命运。
林言的喉咙哽住,一时不知该怎样继续说下去。可是窦师兄从当年回扬州治丧时便照应他们姊弟,这时候不依然将他这个师弟也设计进去?
“你听来很是为他惋惜。”太上皇的声音听不出情绪,他至今仍说着‘方将军’,林言便知他心中仍有后续。
“方将军驻守苦寒之地几十载,如今一朝战败,难免叫人痛惜。”
“痛惜声名?”
“微臣愚钝,只是想方将军应当不愿叫万千枯骨成就另一次军侯功名。”
“你在指责朕。”
“微臣不敢。”林言这样说着,头却慢悠悠抬起。漆黑的眼睛落在太上皇眼中,像是他捏不住的黑玉棋子,指尖打滑落在棋盘上,冥冥中给将来预示结局。
“但微臣实在不敢认同在北阆的主意。”
太上皇咳出一句笑音。
饶恕这样大胆的言行似乎不符合太上皇平日里的表现,但太上皇有另外的考量,打心里觉得林言这一份不同于斐自山的固执很合意。
甚至比以前更合太上皇的心意。
“后生可畏。”他笑着,这样说了一句。
“那依你之见,方将军是绝做不出贪墨军饷的事?”
“是。”林言没听到粮食的事,因而猜出太上皇是要在这一层大做文章。抬眼见太上皇似乎怀揣着一份期待,于是思量片刻,将自己在北阆查实的事告知与太上皇。
太上皇听着点头,反问道:“那依你之见,秦家在其中是什么位置?”
究竟是谁急火火推动有了答案,林言咬一下舌尖,沉声道:“皇上不会让秦家再掌一份兵权,秦家至今也没有另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军。只是北阆地远,得用的也不过是方将军的几十年经营,推说不知朝中有几人能用。”
“哪怕是你那个友人?”太上皇存下些戏谑,林言却不接这个话,平静道:“我不擅兵事,却也知道至少该打一场胜仗才能评判是否为真才实干的将帅。”
这样一板一眼的答话很无趣,太上皇撇撇嘴,却也叹着认可了林言的话,
“还是太急躁些,纵使现今强忍着咽下,最后还是要呕出来。”他垂下眼睛,好像有些事不关己的恶意:“或者把肚肠撑破开。”
“那你呢?你在在此地闭门,可有参悟自救的妙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