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2 / 3)
太上皇似乎先一步看出他的犹豫,;连眉毛都不动一动:“林大人,你该知道谨言慎行的道理。”
他这时阴恻恻,紧接着又不知出于怎样的心思,看着林言,拖长强调。
“淮安王府似乎要为三公子请封。”
林言早与王妃做过约定,在这时并不怎么惊愕。可是林言的平静显然不是太上皇喜欢的反应,他搭着眼皮看过去,来回也没在这张年轻的脸上看到一点愤恼或哀恨。他有些惊奇,直觉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对抛舍自己的父母亲无动于衷。
哪怕是他自己的孩子......太上皇在心中默默说,他是明知道这一点的。
而林言无意惹得太上皇在此事上多思,很快岔开话题。
今上改变计划的原因不外乎兵败,原本与太上皇约好的苦肉计只走了半程。但皇上比他们预想的还要急躁些,贪功冒进,在此时陷得深了,轻易脱不了战败的漩涡。
但以林言对今上的认识,知晓他绝不会轻易承认这场失败,只怕要把危机转嫁出去......
林言想到这里心头一滞——今上暂时不知如何,反正太上皇是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想来朝中已经升起叫方将军‘戴罪立功’的呼声,而太上皇来到这里应当也不止是为了给林言传达这两个坏消息。
“你觉得现今的几位皇孙中,有哪一个资质卓越些?”
林言一怔,抬眼见阴影把太上皇脸上的沟壑镀得更重。
“年纪太小,还看不出?”太上皇‘呵呵’笑起来,旋即又郑重了颜色:“但并不能是秦家一系,是不是?”
他这会看去像是要提点晚辈的宽宏长辈,慈和中透着些淳淳善诱的味道,好像很盼望这晚辈能够说出些超出他这个年龄的见识。
而那双漆黑的眼睛在这漆黑的环境里亮着,闪烁着,林言未语,太上皇却知道林言能够懂得。
“我已经太老了。”他说这话的时候莫名带着骄傲:“幸好孙辈中可选的很多。”
前半生在一众兄弟中杀出重围登基,几十年来大权在握。如今虽已将皇位禅让与儿子,但仍牢牢攥紧权柄,甚至打得‘正统’频频败落。
但秦家已经被宫里的皇子栓住了,林言看着太上皇,在心里默默补充。
“秦家不会放弃拥立三皇子,三代而兴,任谁都舍不得轻易放弃。”太上皇笑起来,谈话间却也把今上越过去——这个儿子的病弱正是被他选择的原因。
“他们的年纪都还太小些。”太上皇又重复一遍,声音扒在牢房的墙壁,耕耘出记录时间的刻痕。苍老的君王在这时又显露出青年时的意气风发,那时的雄心在此时也没随着老迈褪去:“但即便朕长到这样的年纪,也没有把这江山治理到真正的海晏河清。”
子辈的心性已成定局,孙辈的年纪却太小,还有教养的余地。现在的皇帝孱弱,只怕与太上皇之间也是前后脚的离去——这却成了太上皇眼中的,皇上的另一个优点。
太上皇已经剥夺了子辈行使皇权的权利,如今又要在孙辈上继续他的心愿,而林言也在这一刻明白了自己在太上皇眼中的位置......
连中三元,才学能够服众。
出身宗室,能够参与皇家内务。
更遑论林言又向太上皇展露出足够令他喜欢的特征——能力,心性,甚至在必要时刻的狡猾。
太上皇虽然还没想明白是谁在外面替林言推动,叫自己在观望时便不得不下水保住方将军,又间接护住林言在宫里的安稳。
但现在他已经不纠结此事。
那人显然与林言一心,既如此,勉强也算林言的好处。
虽说此人时机把控得恰到好处,不能为己所用有些可惜,但收服林言,那般人物也不会落到旁人手中。
太上皇在自己的遐想中走了岔路,没有留意到林言的眼睛渐渐隐没在监牢的暗色中。 ↑返回顶部↑
他这时阴恻恻,紧接着又不知出于怎样的心思,看着林言,拖长强调。
“淮安王府似乎要为三公子请封。”
林言早与王妃做过约定,在这时并不怎么惊愕。可是林言的平静显然不是太上皇喜欢的反应,他搭着眼皮看过去,来回也没在这张年轻的脸上看到一点愤恼或哀恨。他有些惊奇,直觉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对抛舍自己的父母亲无动于衷。
哪怕是他自己的孩子......太上皇在心中默默说,他是明知道这一点的。
而林言无意惹得太上皇在此事上多思,很快岔开话题。
今上改变计划的原因不外乎兵败,原本与太上皇约好的苦肉计只走了半程。但皇上比他们预想的还要急躁些,贪功冒进,在此时陷得深了,轻易脱不了战败的漩涡。
但以林言对今上的认识,知晓他绝不会轻易承认这场失败,只怕要把危机转嫁出去......
林言想到这里心头一滞——今上暂时不知如何,反正太上皇是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想来朝中已经升起叫方将军‘戴罪立功’的呼声,而太上皇来到这里应当也不止是为了给林言传达这两个坏消息。
“你觉得现今的几位皇孙中,有哪一个资质卓越些?”
林言一怔,抬眼见阴影把太上皇脸上的沟壑镀得更重。
“年纪太小,还看不出?”太上皇‘呵呵’笑起来,旋即又郑重了颜色:“但并不能是秦家一系,是不是?”
他这会看去像是要提点晚辈的宽宏长辈,慈和中透着些淳淳善诱的味道,好像很盼望这晚辈能够说出些超出他这个年龄的见识。
而那双漆黑的眼睛在这漆黑的环境里亮着,闪烁着,林言未语,太上皇却知道林言能够懂得。
“我已经太老了。”他说这话的时候莫名带着骄傲:“幸好孙辈中可选的很多。”
前半生在一众兄弟中杀出重围登基,几十年来大权在握。如今虽已将皇位禅让与儿子,但仍牢牢攥紧权柄,甚至打得‘正统’频频败落。
但秦家已经被宫里的皇子栓住了,林言看着太上皇,在心里默默补充。
“秦家不会放弃拥立三皇子,三代而兴,任谁都舍不得轻易放弃。”太上皇笑起来,谈话间却也把今上越过去——这个儿子的病弱正是被他选择的原因。
“他们的年纪都还太小些。”太上皇又重复一遍,声音扒在牢房的墙壁,耕耘出记录时间的刻痕。苍老的君王在这时又显露出青年时的意气风发,那时的雄心在此时也没随着老迈褪去:“但即便朕长到这样的年纪,也没有把这江山治理到真正的海晏河清。”
子辈的心性已成定局,孙辈的年纪却太小,还有教养的余地。现在的皇帝孱弱,只怕与太上皇之间也是前后脚的离去——这却成了太上皇眼中的,皇上的另一个优点。
太上皇已经剥夺了子辈行使皇权的权利,如今又要在孙辈上继续他的心愿,而林言也在这一刻明白了自己在太上皇眼中的位置......
连中三元,才学能够服众。
出身宗室,能够参与皇家内务。
更遑论林言又向太上皇展露出足够令他喜欢的特征——能力,心性,甚至在必要时刻的狡猾。
太上皇虽然还没想明白是谁在外面替林言推动,叫自己在观望时便不得不下水保住方将军,又间接护住林言在宫里的安稳。
但现在他已经不纠结此事。
那人显然与林言一心,既如此,勉强也算林言的好处。
虽说此人时机把控得恰到好处,不能为己所用有些可惜,但收服林言,那般人物也不会落到旁人手中。
太上皇在自己的遐想中走了岔路,没有留意到林言的眼睛渐渐隐没在监牢的暗色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