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万安 第23节(3 / 4)
裴行昭笑若春风,“这倒让哀家意外了。”
楚王神色真诚郑重,“太后娘娘留在手里吧,权当是臣的投名状,分量大抵不够,容臣瞧着情势再加一些。”
“当真?”
“劳您静观其变。”
“好。”裴行昭从不畏惧任何敌人,也从不拒绝示好的人,转头吩咐阿妩,“楚王这几日被家事所累,哀家只盼着他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听闻他画艺不凡,山水尤为出色,将前朝那幅《春山烟雨图》赏了他,赏析佳作,或可缓解几分愁苦。”
“谢太后娘娘隆恩。”楚王是诚心道谢的。
小太后有这姿态,帝后也会对他宽和些,那么,那些亲王亲王妃便不会见缝插针地打压他,他能少生很多闲气。
其实,他服软投诚的理由挺丢人的:真被她吓懵了,没见过那么彪悍的女子,男子中的绝顶高手,除了专司刑狱的,也没她的果决残酷。
他不得不担心,有朝一日,自己正躺床上睡觉的时候,被她轻而易举地弄残甚至弄死。
他是完全可以安享一生富贵的亲王,干嘛找死?
好吧,事实证明,人被吓一吓也有好处,以前那些转不过弯儿来的事情,在过度的恐惧面前,都能变得条理分明——出宫的路上,楚王苦中作乐地想着。
皇帝那边,着人核实过证物,亲自审问人证。
那两个人证本是楚王妃的亲信,下场是寻常处死或被楚王折磨死的区别,今日自然要照着楚王的吩咐回话,针对的重点是崔敬妃。
皇帝把皇后唤到面前,说明首尾,吩咐道:“你去讯问敬妃,她招不招不重要,走走过场罢了,问完之后传朕旨意:敬妃诅咒于朕,杖杀!崔家的怂恿之罪,朕先给他们记着,结案时一并清算!”
皇后肃然领命。
皇帝又道:“后宫以前被人把持着,又有刁奴作怪,你有心无力,朕不怪你。日后可要打起精神来,好生管理嫔妃,整顿风气。再出这种事,朕少不得连你一并怪罪。”
皇后正色称是,遂回宫料理崔敬妃。
崔敬妃在裴行昭面前都铁了心不开口,面对皇后的讯问,自然三缄其口,完全明白被指证的罪行时,亲口认罪。
早死晚死的区别而已,这罪名没冤枉她,那她不妨早日解脱。
正午,皇帝的旨意晓瑜六宫,敬妃成为第一个被他亲口处死的嫔妃,宫里的气氛无形中紧张起来。
晋阳长公主就在这种氛围中归来,进宫面圣。
皇帝听她说了交接军务的事,神色冷淡地道:“父皇入土为安之前你便离京,在外这么久,着实辛苦了。你对父皇如何,那是你们父女的情分使然,朕不干涉,只是,日后对母后定要秉承孝道,倘若有不敬不孝之事发生,朕可不管你是谁,按规矩处置。”
“是。”晋阳忍着气应声。他唤裴行昭母后有多顺口多自然,她听着就有多不自在多不痛快。
“照规矩,该为你设宴接风洗尘,你自己看着办,想热闹一下就告诉皇后,想清净些就过段日子再说。”皇帝端了茶,“去给母后请安吧。”
“是。”晋阳行了半礼,转身去往寿康宫。
陆成死了,保护他的十名侍卫也悄无声息地死了。一场变故带来的惊骇,晋阳不知多久才能全然消化,将之淡忘。而这样的闷亏,她只能哑忍,命随从妥当地善后,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晋阳面上挂着淡淡的和煦的笑容,随宫人走进寿康宫的书房,循着规矩行礼,“晋阳归来,问太后安。”
“免礼。”裴行昭望着她,“赐座,上茶。”
晋阳道谢,落座后望着裴行昭,“太后娘娘气色真好,想来近日很是舒心。”
裴行昭嘴角一牵,“比起你,应该算得舒心。” ↑返回顶部↑
楚王神色真诚郑重,“太后娘娘留在手里吧,权当是臣的投名状,分量大抵不够,容臣瞧着情势再加一些。”
“当真?”
“劳您静观其变。”
“好。”裴行昭从不畏惧任何敌人,也从不拒绝示好的人,转头吩咐阿妩,“楚王这几日被家事所累,哀家只盼着他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听闻他画艺不凡,山水尤为出色,将前朝那幅《春山烟雨图》赏了他,赏析佳作,或可缓解几分愁苦。”
“谢太后娘娘隆恩。”楚王是诚心道谢的。
小太后有这姿态,帝后也会对他宽和些,那么,那些亲王亲王妃便不会见缝插针地打压他,他能少生很多闲气。
其实,他服软投诚的理由挺丢人的:真被她吓懵了,没见过那么彪悍的女子,男子中的绝顶高手,除了专司刑狱的,也没她的果决残酷。
他不得不担心,有朝一日,自己正躺床上睡觉的时候,被她轻而易举地弄残甚至弄死。
他是完全可以安享一生富贵的亲王,干嘛找死?
好吧,事实证明,人被吓一吓也有好处,以前那些转不过弯儿来的事情,在过度的恐惧面前,都能变得条理分明——出宫的路上,楚王苦中作乐地想着。
皇帝那边,着人核实过证物,亲自审问人证。
那两个人证本是楚王妃的亲信,下场是寻常处死或被楚王折磨死的区别,今日自然要照着楚王的吩咐回话,针对的重点是崔敬妃。
皇帝把皇后唤到面前,说明首尾,吩咐道:“你去讯问敬妃,她招不招不重要,走走过场罢了,问完之后传朕旨意:敬妃诅咒于朕,杖杀!崔家的怂恿之罪,朕先给他们记着,结案时一并清算!”
皇后肃然领命。
皇帝又道:“后宫以前被人把持着,又有刁奴作怪,你有心无力,朕不怪你。日后可要打起精神来,好生管理嫔妃,整顿风气。再出这种事,朕少不得连你一并怪罪。”
皇后正色称是,遂回宫料理崔敬妃。
崔敬妃在裴行昭面前都铁了心不开口,面对皇后的讯问,自然三缄其口,完全明白被指证的罪行时,亲口认罪。
早死晚死的区别而已,这罪名没冤枉她,那她不妨早日解脱。
正午,皇帝的旨意晓瑜六宫,敬妃成为第一个被他亲口处死的嫔妃,宫里的气氛无形中紧张起来。
晋阳长公主就在这种氛围中归来,进宫面圣。
皇帝听她说了交接军务的事,神色冷淡地道:“父皇入土为安之前你便离京,在外这么久,着实辛苦了。你对父皇如何,那是你们父女的情分使然,朕不干涉,只是,日后对母后定要秉承孝道,倘若有不敬不孝之事发生,朕可不管你是谁,按规矩处置。”
“是。”晋阳忍着气应声。他唤裴行昭母后有多顺口多自然,她听着就有多不自在多不痛快。
“照规矩,该为你设宴接风洗尘,你自己看着办,想热闹一下就告诉皇后,想清净些就过段日子再说。”皇帝端了茶,“去给母后请安吧。”
“是。”晋阳行了半礼,转身去往寿康宫。
陆成死了,保护他的十名侍卫也悄无声息地死了。一场变故带来的惊骇,晋阳不知多久才能全然消化,将之淡忘。而这样的闷亏,她只能哑忍,命随从妥当地善后,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晋阳面上挂着淡淡的和煦的笑容,随宫人走进寿康宫的书房,循着规矩行礼,“晋阳归来,问太后安。”
“免礼。”裴行昭望着她,“赐座,上茶。”
晋阳道谢,落座后望着裴行昭,“太后娘娘气色真好,想来近日很是舒心。”
裴行昭嘴角一牵,“比起你,应该算得舒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