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金融保卫战(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了,金融保卫战!
  一想到这里,李青就后悔不迭,仿佛错过了一顿大餐。
  在前世,98年的港岛曾经发生了一场不见硝烟但惨烈无比的战争。
  美国著名金融投机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从97年开始,就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且获得极大成功,使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而98年年中,索罗斯及国际对冲基金巨头,一起携2000亿港币资产,开始寻找下一个攻击目标,而攻击的矛头,直指香港。
  说起香港金融保卫战之前,就不得不说一下索罗斯狙击泰铢卢比等货币时的表现了。
  在当时,泰铢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与美元或者其他货币之间保持的固定汇率制度。
  这种汇率制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
  当时索罗斯带着大量资金进入泰国,先用美元换泰铢,而且也频繁的向泰国央行借泰铢,以次来完成吸筹,获得大量泰铢。
  随后,索罗斯又在泰国的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出泰铢回购美元。
  这个时候,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泰铢就会实现贬值。
  而泰国政府为了防止泰铢贬值,立即就开始了出手救市计划,动用外汇储备,抛出大量美元回购泰铢。
  由于泰国政府的美元储备过少,无法托市,所以最终泰国政府无奈放弃固定汇率制,其结果,就是本国汇率将按照市场供需来进行,使泰铢汇率自由浮动。
  也就是说,面对索罗斯的狙击,泰国政府已经无能为力。
  最终,市场出现羊群效应。
  所谓羊群效应,就是从众效应,简称随大流。
  所以,当羊群效应出现,当整个泰国所有人都开始拿泰铢兑换美金时,泰铢就开始迅速贬值,变得非常不值钱,汇率更是一落千丈。
  这个时候索罗斯再将手里的美元换成泰铢——也就是说,我之前借你多少,我现在就还给你多少,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由于先后汇率变得不一样,凭借这个方法,索罗斯在东南亚地区狂赚100亿美金。
  而去年中旬,索罗斯把战场牵引到了香港。
  不过,因为港币和泰铢卢比等外汇机制不一样,所以索罗斯虽然也赚了不少,但和想象当中的数字,依然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让索罗斯有些不满。
  但他也明白,香港是联系汇率制,各银行之间实现互相拆借,所以他想要在突袭港币中获得大量利益,成效便极慢。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高各银行之间的拆借成本。
  而拆借成本,就必然会导致香港楼市、股市、恒指期货大跌,一想通这个道理,索罗斯就开始在拆借港币的同时,借机做空恒指期货。
  索罗斯的这一方法,让他在股市中大赚特赚,恒指直接狂跌一半。
  而为了报复港岛政府的抵抗,索罗斯决定玩一票大的——打垮香港的外汇储备系统。
  注意,是打垮,而不是打击。
  打击可以慢慢恢复,打垮就绝无站起来的可能。
  如果计划成功,港币将会比泰铢还惨,实现瀑布式狂跌,变得分文不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