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5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识趣的回去找个机会自己请辞吧。
  这件事情实在太大了,退朝后就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京畿之地,并迅速向天下各地扩散。
  不出意外的,引起了朝野震动。
  不明就里的,认为这是新旧派系之争,担忧宋朝新旧党争旧祸重演。
  只有深入了解大明情况的人才明白,这是大明在与旧传统做彻底的切割。
  最先忍不住跳出来的,是洛下学宫的守旧派。
  他们联合上书,说这是部分人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希望皇帝不要上当。
  同时,他们也找到陈景恪,要求给个说法。
  我们已经如此配合朝廷的政策了,为何还要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对待我们?
  不是说好的求同存异吗?
  陈景恪也一改之前的温和,态度非常强硬:
  “陛下已经确定,革故鼎新乃大明祖宗之法,且已经获得圣皇和太上皇的许可。”
  “朝廷与我本意是希望给你们过渡时间,但奈何有些人始终食古不化。”
  “现在人权法案形同虚设,民间乱象纷生,社会风气日渐败坏。”
  “你们不但配合朝廷治理乱象,竟还想重走老路来解决问题。”
  面对社会乱象,你们认为是给百姓的自由过了火。
  应该效仿前朝,以保甲连坐制,严格的户口管控,将百姓锁在村子里。
  有人认为,是工商业太发达,人吃得太饱才导致的这个结果。
  还说什么饱暖思淫欲……
  应该继续打压工商业,继续将百姓锁在土地上,这样他们就没心思去想别的了。
  “靠贫穷和束缚,来维持社会的公序良俗,这就是你们所学的圣贤之道吗?”
  “你们自己为什么不甘于贫穷,想要读书改变命运?”
  “如果有谁认为自己是对的,那请从你自己开始做起。”
  一席话说的众人哑口无言。
  这还是陈景恪第一次用如此严厉的口吻,对他们说这样的话,一时间很多人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但反应过来之后,他们却没有羞愧、悔改之意。
  反而恼羞成怒,认为陈景恪在羞辱他们。
  甚至有十几个学者当场表示,做就做。
  我就是要告诉你,我不是只会嘴上说,也愿意身体力行的去践行自己的信仰。
  见有人带头,剩下又有数十人表示谁怕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