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6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事实上,何止是权贵官僚士绅豪强不理解人权,就连普通百姓也同样不理解。
  人是分三六九等的,这种思想已经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即便是被奴役的人,也同样是认可的。
  当然了,总有些人是‘异类’,会对强权说不。
  于是就有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
  这句话对华夏的意义有多大呢,就这么说吧。
  华夏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和族群的农民起义,加起来都多。
  而这一切,都是从这句话开始的。
  所以,说华夏人温顺不懂反抗?
  这才是最大的笑话。
  基层的情况,通过密奏使和锦衣卫的渠道,快速上报给朱雄英。
  他冷哼一声,说道:“都是贱皮子。”
  陈景恪考虑的则是另一件事情:
  “面对现在的情况,百姓们有些无法适从。”
  “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不到位的。”
  朱雄英有些无奈的道:“朝廷已经利用各种渠道,向基层百姓宣传人权思想,只是效果有限啊。”
  军队的宣慰使,利用预备役向民间宣传。
  还有抚慰使、宣政使等等,都在做同样的工作。
  陈景恪说道:“以前我们只是口头宣传,百姓缺乏切身感受,很难理解。”
  “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改变,心中必然充满了好奇。”
  “此时再告诉他们,必然事半功倍。”
  朱雄英认同的点点头,说道:“好,我这就下令给大都督府,让他们派出所有预备役,去基层宣扬人权思想。”
  这里啰嗦几句,大明的预备役是建立到基层的。
  普通百姓成年后,每年都要参加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如果外出务工,就在暂住地接受训练。
  可以说,预备役的力量,是深入最基层的。
  朝廷可以利用抚慰使,将信息直接传达给最基层。
  这是当年朱雄英还是太孙的时候,和陈景恪联手打造的体系。
  目前已经根植入大明的政治体系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陈景恪说道:“现在是时候发挥预备役的另一个作用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