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75节(1 / 4)
其实就算没有欧美干涉,他们也一样会分家的。
大家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最终确定这确实是个坑。
等这个话题讨论完,陈景恪接着说道:
“在现实生活中,少数群体往往更愿意发出声音。”
老朱疑惑的道:“什么意思?”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爱好比较小众的人,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往往更加愿意发出声音。”
“打个比方,苏东坡喜欢狗,讨厌别人吃狗肉。”
“他认为狗帮主人看家护院,还能陪伴我们,怎么能忍心吃它们呢?”
“他不止一次公开反对吃狗肉。”
一次他参加官宴,发现宴席上有狗肉,就勃然大怒。
但他又不能直说自己喜欢狗,这样显得太自我太自私了。
于是就从礼法上挑毛病,认为在宴席上吃狗肉不符合礼法。
事实上,他给自己找的借口完全站不住脚。
只是他名气大,强行将死的说成活的。
名气比他小的不敢和他争,名气打的懒得和他争这个。
主要还是大家都不愿意因为狗肉这点小事,得罪名满天下的苏轼,从而选择沉默。
“所以我有理由怀疑,‘狗肉上不了席’这个规矩,很可能就是因他而起。”
“这就是所谓的,少数派更愿意发出声音。”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就可见一旦少数派掌权,会干出什么事情。”
老朱不屑的道:“苏东坡,浪得虚名也。”
“狗本就是六畜之一,为何不能吃?”
“百姓果腹尚且不能,他竟然为了一己之好,反对吃狗肉。”
“哼,伪君子也,难怪他的仕途一事无成。”
陈景恪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老朱这人爱憎分明,喜欢一个人就觉得哪都好,讨要一个人那就是全面否定。
不过也没必要反驳他就是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正常情况下,这些爱狗之人的影响力有限。”
“可是一旦这些人获得了选举权,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们必然会发出更加强烈的声音,要求被选举人反对吃狗肉,否则他们就投票给竞争对手。”
“参选人为了拉拢他们的选票,必然会做出一定的承诺。” ↑返回顶部↑
大家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最终确定这确实是个坑。
等这个话题讨论完,陈景恪接着说道:
“在现实生活中,少数群体往往更愿意发出声音。”
老朱疑惑的道:“什么意思?”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爱好比较小众的人,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往往更加愿意发出声音。”
“打个比方,苏东坡喜欢狗,讨厌别人吃狗肉。”
“他认为狗帮主人看家护院,还能陪伴我们,怎么能忍心吃它们呢?”
“他不止一次公开反对吃狗肉。”
一次他参加官宴,发现宴席上有狗肉,就勃然大怒。
但他又不能直说自己喜欢狗,这样显得太自我太自私了。
于是就从礼法上挑毛病,认为在宴席上吃狗肉不符合礼法。
事实上,他给自己找的借口完全站不住脚。
只是他名气大,强行将死的说成活的。
名气比他小的不敢和他争,名气打的懒得和他争这个。
主要还是大家都不愿意因为狗肉这点小事,得罪名满天下的苏轼,从而选择沉默。
“所以我有理由怀疑,‘狗肉上不了席’这个规矩,很可能就是因他而起。”
“这就是所谓的,少数派更愿意发出声音。”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就可见一旦少数派掌权,会干出什么事情。”
老朱不屑的道:“苏东坡,浪得虚名也。”
“狗本就是六畜之一,为何不能吃?”
“百姓果腹尚且不能,他竟然为了一己之好,反对吃狗肉。”
“哼,伪君子也,难怪他的仕途一事无成。”
陈景恪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老朱这人爱憎分明,喜欢一个人就觉得哪都好,讨要一个人那就是全面否定。
不过也没必要反驳他就是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正常情况下,这些爱狗之人的影响力有限。”
“可是一旦这些人获得了选举权,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们必然会发出更加强烈的声音,要求被选举人反对吃狗肉,否则他们就投票给竞争对手。”
“参选人为了拉拢他们的选票,必然会做出一定的承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