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78节(3 / 4)
变革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职能的调整,都会连带周围一圈机构跟着调整。”
陈景恪却摇头说道:“以前刑部对大理寺的约束,显得非常无力,有必要强化其职能。”
大理寺承办的重大案件,要提交刑部复核。
这个制约,只能说聊胜于无。
重大案件一年才多少个?中小型案件才是最常见的。
可以说,大理寺的权力是非常大的。
“我的想法是,将立法权从刑部拆分出来,交给另外一个机构。”
“刑部从内阁独立出来,与大理寺并齐,直接归皇帝管辖。”
“在保留监督权的情况下,再将大理寺对案件的定性权拆分给它。”
所谓定性权,就是确定案件性质是否恶劣的权力。
目前大理寺既负责审判,又负责为案件定性。
他们认为性质不恶劣,就直接调解或者干脆审都不审就完事儿了。
他们认为性质恶劣,那就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能审个没完没了。
这个权力可就太大了。
陈景恪早就想对这一点动手,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这次正好一并解决了。
“也就是说,以后发生了什么违法犯罪的案子,先由地方衙门调查取证,然后将证据提交给刑部。”
“刑部复核之后给案件定性,一般案件由地方调解、薄惩,恶性案件则提交大理寺审判量刑。
“大理寺的判决结果,再由刑部进行复核。”
“确定没有什么问题,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大理寺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审判量刑机构,也基本失去了自主权。
必须依靠其他机构,才能行使权力。
老朱大喜道:“好好好,拆的好,如此一来就能解决大理寺职权过重的问题。”
朱标也颔首道:“多了一道关卡,那些人上下其手的代价就会变高,能减少一部分冤假错案的发生。”
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从老朱和朱标的话,就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和重视的东西。
老朱首先想到的就是分权,削弱下属机构的权力,确保皇权稳固。
朱标先想到的,则是减少冤假错案。
只能说,老朱不愧于洪武年号,朱标也无愧于他仁厚之名。
陈景恪接着说道:“捕房是最基层机构,看似权力不大,但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返回顶部↑
陈景恪却摇头说道:“以前刑部对大理寺的约束,显得非常无力,有必要强化其职能。”
大理寺承办的重大案件,要提交刑部复核。
这个制约,只能说聊胜于无。
重大案件一年才多少个?中小型案件才是最常见的。
可以说,大理寺的权力是非常大的。
“我的想法是,将立法权从刑部拆分出来,交给另外一个机构。”
“刑部从内阁独立出来,与大理寺并齐,直接归皇帝管辖。”
“在保留监督权的情况下,再将大理寺对案件的定性权拆分给它。”
所谓定性权,就是确定案件性质是否恶劣的权力。
目前大理寺既负责审判,又负责为案件定性。
他们认为性质不恶劣,就直接调解或者干脆审都不审就完事儿了。
他们认为性质恶劣,那就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能审个没完没了。
这个权力可就太大了。
陈景恪早就想对这一点动手,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这次正好一并解决了。
“也就是说,以后发生了什么违法犯罪的案子,先由地方衙门调查取证,然后将证据提交给刑部。”
“刑部复核之后给案件定性,一般案件由地方调解、薄惩,恶性案件则提交大理寺审判量刑。
“大理寺的判决结果,再由刑部进行复核。”
“确定没有什么问题,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大理寺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审判量刑机构,也基本失去了自主权。
必须依靠其他机构,才能行使权力。
老朱大喜道:“好好好,拆的好,如此一来就能解决大理寺职权过重的问题。”
朱标也颔首道:“多了一道关卡,那些人上下其手的代价就会变高,能减少一部分冤假错案的发生。”
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从老朱和朱标的话,就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和重视的东西。
老朱首先想到的就是分权,削弱下属机构的权力,确保皇权稳固。
朱标先想到的,则是减少冤假错案。
只能说,老朱不愧于洪武年号,朱标也无愧于他仁厚之名。
陈景恪接着说道:“捕房是最基层机构,看似权力不大,但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