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17节(2 / 4)
朱雄英叹道:“就是允熥可能又要失望了,他可是准备了许久啊。”
陈景恪若有所思的道:“其实这样也好,正好有个事情,交由他来主持。”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么事情?”
陈景恪说道:“朝鲜。”
朱雄英又是一阵头疼,说道:“朝鲜那边,就怕八叔有别的想法啊。”
陈景恪说道:“所以才必须要趁圣皇还在,将朝鲜拿回来。”
当初为了更好的治理朝鲜,大明采取了迂回政策。
册封潭王朱梓为朝鲜王,然后慢慢的通过移民、思想同化等方式,削弱其国内保守派的抵触情绪。
目前来看,这一招非常成功。
大批的朝鲜人被以各种理由,迁徙到大明本土。
又从本土迁徙了几十万汉人过去,完成了人口的交流。
文化方面也没落下,各种宣传教育深入到了基层。
本就以华夏后裔自居的朝鲜人,更是对大明充满了认同感。
其中方孝孺出力是最大的,他利用自己在朝鲜的影响力,将大批的年轻俊杰弄到了大明。
直接让朝鲜的年轻一代出现了断层。
剩下的年轻人,也基本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大明心向往之。
再加上其他各种配套政策,越来越多人想要融入大明。
反而是朱梓的态度变得暧昧起来。
虽然他没有采取什么过激行为,但私底下也搞了不少小动作。
比如在自己身边聚集了一帮子遗老遗少,缅怀朝鲜的光辉历史。
还派人到大明散布一些流言,什么朝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屏障。
有他在,大明就不用担心东北方向的安全。
还上书给朝廷,说朝鲜人心依然不肯归附,现在不适合废除朝鲜国。
甚至还派人游说大明的高层,希望继续保持朝鲜的独立。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了十几年朝鲜王,哪是说舍弃就能舍弃的。
但理解归理解,原则归原则。
半岛是必须掌握在中央朝廷手里的。
而且还必须要在老朱活着的时候,把这件事情解决了。
“圣皇是大明的创建者,朝鲜王国也是他册封的,潭王也是他的亲儿子。”
“他废除朝鲜国,没人能说什么,潭王就算不情愿也不敢反抗。” ↑返回顶部↑
陈景恪若有所思的道:“其实这样也好,正好有个事情,交由他来主持。”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么事情?”
陈景恪说道:“朝鲜。”
朱雄英又是一阵头疼,说道:“朝鲜那边,就怕八叔有别的想法啊。”
陈景恪说道:“所以才必须要趁圣皇还在,将朝鲜拿回来。”
当初为了更好的治理朝鲜,大明采取了迂回政策。
册封潭王朱梓为朝鲜王,然后慢慢的通过移民、思想同化等方式,削弱其国内保守派的抵触情绪。
目前来看,这一招非常成功。
大批的朝鲜人被以各种理由,迁徙到大明本土。
又从本土迁徙了几十万汉人过去,完成了人口的交流。
文化方面也没落下,各种宣传教育深入到了基层。
本就以华夏后裔自居的朝鲜人,更是对大明充满了认同感。
其中方孝孺出力是最大的,他利用自己在朝鲜的影响力,将大批的年轻俊杰弄到了大明。
直接让朝鲜的年轻一代出现了断层。
剩下的年轻人,也基本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大明心向往之。
再加上其他各种配套政策,越来越多人想要融入大明。
反而是朱梓的态度变得暧昧起来。
虽然他没有采取什么过激行为,但私底下也搞了不少小动作。
比如在自己身边聚集了一帮子遗老遗少,缅怀朝鲜的光辉历史。
还派人到大明散布一些流言,什么朝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屏障。
有他在,大明就不用担心东北方向的安全。
还上书给朝廷,说朝鲜人心依然不肯归附,现在不适合废除朝鲜国。
甚至还派人游说大明的高层,希望继续保持朝鲜的独立。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了十几年朝鲜王,哪是说舍弃就能舍弃的。
但理解归理解,原则归原则。
半岛是必须掌握在中央朝廷手里的。
而且还必须要在老朱活着的时候,把这件事情解决了。
“圣皇是大明的创建者,朝鲜王国也是他册封的,潭王也是他的亲儿子。”
“他废除朝鲜国,没人能说什么,潭王就算不情愿也不敢反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