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面对一次(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是剿灭了倭寇,我请你回京喝茶,碎月楼的茶,全京城最好。
  我曾经以为他会好起来的,我曾经以为他还会回京的,我曾经以为——
  所有画面如潮水涌现,又从记忆里轰然崩塌,措手不及到抓不住一丝一毫。
  也许,一直都没有曾经。
  灵柩回京的那天,三军素缟相送到城外。
  我站在国公府的门前看见敬之风尘仆仆的归来,孤单飘零的两个白灯笼下我第一次那么大声的质问他。
  “你为什么才回来!”
  “为什么收信的那天你不愿意再去看他一眼!”
  “为什么!”
  “他一直在等你,那是你的亲哥哥!”
  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驻足原地望着蒙蒙的天空好一会。眉宇间也浮上了如同李廉之那般的哀愁,从此再未褪去。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城南风过,桑梓叶落,一捧黄土,一块石碑,他就永远长眠在了那里。
  原来,一些人,一些事,真的只一眼就诀别。
  同年,李敬之世袭了曹国公位。与这一起改变的似乎还有我们昔日的情谊。
  他再也不唤我阿炳了,当我经过北镇抚司的衙门时,与之相替代的是一声陆大人。
  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样的改变意味着什么,但当我后来明白的时候心中只剩下无可挽回的懊悔。
  “此番安南平叛,我军当一鼓作气长驱直入,若此时停下,只怕有失先机,况且莫登庸父子素来狡诈,此次投诚是否有诈降之嫌尚未可知。”
  “首辅大人此言差矣,安南自古物资匮乏,易守难攻,若要因此强取,折戟损兵下只会对我大明不利,况且如今当务之急还是沿海之乱。”
  “沿海之乱非一朝一夕,届时可由兵部待选合适之人,顶替闽浙总督之职,但安南现下两军交阵,却要尽快处理,拖不得久。”
  “都别吵了!”嘉靖揉了揉眉心,对于底下争吵不休的夏言和李敬之表现出了一种不耐烦的情绪。
  自从李廉之去世后,沿海一事的替补官员确实成了嘉靖难以抉择的问题,虽然上次一役使得倭寇元气大伤,但大家都知道要从根本上解决倭寇的问题还有待时日。
  “郭浔那边怎么说?莫登庸当真诚心归顺?”
  “禀皇上,据广西布政使司来报,莫登庸父子已于半月前率众出城投降,为表诚意更是以绳索自缚,臣以为应当不假,况且我军兵临城下,谅他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偷奸耍滑。”李敬之答道。
  “既然如此,就先依了你们,即日起降安南为都统使司,莫登庸为都统使,记着多派些兵驻扎,以防生变。”
  “臣明白。”
  “至于东南沿海·····”嘉靖皱起眉,问我道:“你之前在闽浙已与他们交过手,依你看倭寇之流如何?”
  我?
  我一愣,差点没反应过来。
  “陆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