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134(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巍不哭了,以头抢地。
  孟清和顿时提高了声音,“高老先生不必如此,你的心意王爷必定知晓。”
  众人继续无语,燕王再咳嗽一声,尽量控制着面部表情,上前扶起高巍,笑得十分亲切,“先生之意,孤已知晓,必不负先生所托,荡平宇内,匡扶社稷!”
  高巍白眼一翻,差点晕过去。
  沈瑄默默转头,手抵在唇边,肩膀抖了两下。
  朱高煦先朱高炽一步出声道:“父王英雄盖世,必定扫除奸臣,匡扶社稷!儿愿追随父王,清君侧!”
  跟在燕王身边,听了无数场演说,这样的话,朱高煦几乎是张口就来。
  朱高炽慢了一步,只能随着众人一起高呼“王爷千岁!”
  孟清和退后一步,台子架好了,戏演完了,该找个没人的地方呆着了。
  北平城外,三军高呼“王爷千岁”。
  大军进城,路边也站满了百姓,顶着北风,冒着大雪,齐声高呼“王爷千岁!”
  这样的场景,自建文帝登基以来,在南京城中从未出现过。
  被迫走在燕王身边的高巍,脸上现出一阵惊疑。
  若说士卒盲从,眼前的百姓又如何解释?人群中不乏穿着儒衫的读书人,同样脸红脖子粗的大声呐喊。
  燕王竟如此得人心?
  “高巍。”燕王脸上带笑,看向高巍,眼中再无一丝火气和杀意,“孤比之建文小儿,如何?”
  民心至此,天下当取!
  朱棣骑在马上,向高呼的百姓挥手。
  他是太祖高皇帝的儿子,胸怀天下,身负大才,这个天下,该是他的!
  比起燕王的志得意满,逃回德州的安陆侯则惊魂未定。几万军队丢在真定城下,不是几句话就能揭过的。武定侯郭英和都督平安均是眉头深锁,若是李景隆以此为借口发难,上疏朝廷,吴杰必将被问罪。
  出乎预料的是,李景隆一声未出,奏疏也没写,态度很明确,他不会追究此事。
  吴杰安心之余,感觉却很复杂,郭英和平安也是半天没说话。对李景隆,他们始终不能放心。
  中军大帐中,李景隆放下笔,冷笑一声。他承认自己打不过朱棣,论军事谋略也要差上一筹,但比起朝堂上的手段,这几个人捏在一起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现在还要用他们打仗,等到战争结束,才是算总账的时候。
  “来人!”
  帐外一名亲兵走入,“总戎有何吩咐?”
  “升帐,召集众将。”
  “遵令!”
  南京
  北边战事紧张,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南京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