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171(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既如此,孟同知可留在王府,听世子调遣。”
  “谢父王。”
  留下孟清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归附的草原部落。
  挑选出的部落勇士随军出征之后,留下的老幼妇孺需要妥善安排,这是燕王交给朱高炽的任务,朱高炽总要找几个帮手。说来也奇怪,北平布政使司和王府官属上下,没一个官员能同这些蒙古人沟通良好,孟清和却是个特例。
  语言不通?没关系,有翻译。再不行,可以直接画。
  遇上蒙古部落派人来要粮食要盐要各种生活物品,文官们要面子,抱着圣人学说,不好因为三瓜两枣的和他们计较,武官大大咧咧,脾气火爆,一言不和马上吹胡子瞪眼,桌子掀不起来照样摔凳子。
  换上孟清和,从接待到讨价还价再到把人送走,用不上两盏茶的时间。
  同样被派到朱高炽处听命的侯显难免感叹,当初若有孟同知随行,忽悠……不对,因仰慕王爷归附的部落必定会更多。
  事实上,孟清和不比侯显等人的手段高出多少,他只是更具观察力,能最大限度揣测这些归附部落的意图。进而开始讨价还价。
  比不上文官要面子,也不会动不动发脾气,做起事来自然得心应手。
  要粮食,可以。
  要盐和香料,也可以。
  要布匹,更没问题!
  但是,东西不能白给。
  孟十二郎笑眯眯的打着算盘,“如今诸位搭帐篷的地儿都是王爷给的。开春后放牧的草场也是由王爷划分,难道诸位不想要好一些的草场,养更多的牛羊,生活得更好?”
  一番话切实瘙到了对方的痒处。
  壮汉们桌子不拍了,眼睛也不瞪了,眼巴巴的瞅着孟清和,双眼直冒星星。
  骏马任骑,牛羊成群,再不用为过冬会饿死牲畜,冻死族人发愁。
  多么美好的生活!
  这些部落之所以被侯显说动,愿意内附,归其根本是在草原上过不下去了。
  本就生活困难,加上大部落的压榨,部落里的牛羊和人口一直不断减少。大人吃不饱,孩子养不活,如何与艰难的生活环境做斗争?长此以往,迟早会被其他部落吞并。
  伟大成吉思汗的荣耀只能在梦中追忆,黄金家族已经衰落。乞儿吉斯部,阿苏特部阿鲁台和卫拉特部正在混战,草原牧民的生活一日比一日艰难。
  大鱼吃小鱼,小鱼却吃不虾米,如此恶性循环,等到小鱼被吞噬殆尽,大鱼只能彼此消耗,等待这些大鱼的也只有死亡。
  侯显和杨铎的招揽,给了这些部落生机,孟清和则告诉他们,想要好处必须付出代价。
  “王爷仁慈,给了诸位一个容身之地,诸位也当有所回报。毕竟这世上没有白吃的饭,也没有白拿的好处。”
  孟清和笑得沉稳,胸有成竹。他已从侯显口中探明这些部落的底细,让他们接受自己开出的条件并不是难事。之前谈不下来,无非是接触的官员不了解谈判对手,也抹不开面子。
  想到这里,孟清和就不免叹气,开口问一问是难事吗?向宦官和武官请教真会伤了自尊?
  看来,不只建文帝手下的文官不着调,燕王手下的这些文官也是一样。
  说穿了,清高的读书人看不起军汉,对内宦更无好感。没有蹦高骂人算不错了,还请教?根本不可能。
  孟十二郎摇摇头,文武不和,哪个朝代都有,却在大明朝放大到了极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