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200(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应该是好话吧?可他听了想揍人是怎么回事?
  大败平安,扫清了南下的第一块绊脚石,燕王令沈瑄亲率前锋断徐州粮道。
  三月丙午,沈瑄领军至大店,正好撞上了铁铉带领的军队。
  说来也巧,铁铉和徐辉祖奉命支援济南,没出江苏,燕王就打过来了。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在哪打仗不是打。
  曾在济南大败朱棣的铁铉很有信心,下令将士主动出击,决心以兵力优势吞掉这股燕军。
  铁铉想得不错,同麾下将领制定的计策也是中规中矩,可惜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敌人的战斗力。
  归根结底,济南之战的胜利,有很大侥幸因素在内。如果没有太祖高皇帝的神牌,未必能迫使燕王退兵。
  沈瑄是个彻头彻尾的杀神,铁铉的军队,大部分是齐泰黄子澄募到的壮丁,没经历过真正的血腥屠杀,更没见过沈瑄这样的猛人,摆好的阵型,两次冲锋就被打散。
  无论边军还是蒙古骑兵,自开战以来首次遇到这样不堪一击的敌人。
  刀刚举起来,人就跑了。
  虽然南边卫军的战斗力稍逊于北边的边军,也不至于差这么多吧?
  难道又是诱敌之计?
  这样的手段,朝廷军队没少用。
  燕军的进攻有瞬间迟疑,身为主将的沈瑄却没有停下,手持长刀,向溃散的铁铉军发起了第三次冲锋。
  主将冲过去了,就算真是圈套,做下属的也必须跟着冲。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前锋部队如洪水一般,呼啸着席卷而去。
  孟清和想跟紧沈瑄,却发现有点困难。
  沈瑄冲得太快,铁铉军跑得也不慢。
  两条腿被四条腿追,还能拉开几米的距离,可见潜力惊人,爆发力同样惊人。
  在高福等人的保护下,孟清和不再随大部队往前冲,而是落在后边,干起了捡漏的活。
  在军中四年,比不上经验老道的高福,也能看出这批南军不对劲。不像是卫军,倒像临时被拉上战场的庄稼汉。
  遇上还活着的,拦住想补刀的高福等人,挑重点问了几句,果然,这支军队的大部分人都是募集而来。
  从穿上袢袄到拉上战场,最短不过半个月时间,这样的军队能有战斗力才怪。
  “小的听总旗说过,要去济南,不成想……”
  去济南?
  孟清和恍然,八成朝廷以为燕王会等到春天才发动进攻,队伍拉到济南,一样可以练兵。人头多了,还可以壮壮声势。守在城里,燕军的斥候知道是卫军还是临时拼凑的壮丁?
  算盘倒是打得不错,可惜落了空。
  “人先救起来,等沈指挥回来,听指挥定夺。”
  “遵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