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829节(2 / 4)
大宋现在面临着自己的问题!
首先,国家刚刚死了重臣,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其次,黄河第一次夏汛就来势汹汹,幸好电报及时,宋用臣在澶州小吴埽主动行洪,通过御河分流,扛住了这次洪灾。
如今洪灾虽然勉强过去,但是还是造成了一定面积的水患,灾民需要救治。
而且洪水过后,北方又开始出现了蝗灾的迹象!
辽境东京道密谍将情报送到雄州,声称辽国永清、武清、固安三县大蝗,正在向河北转移。
而河北多地,地方政府也送来奏章,报告发现了蝗生的迹象!
多灾多难的河北,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所以这次机会,大宋只能放弃!
而蔡确却坚持认为孙固在危言耸听,河汛已经安然过去,受灾面积非常小,以大宋如今的财力资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而蝗灾的迹象还不明显,命令当地官员督促,挖出虫卵爆晒就能杀死,再将苏油当年在开封府治理蝗虫的措施提前用上,相信蝗灾可以大大减轻。
而且如今雄州、密州和胶州已经囤积了大量粮食,数量多达四十万石,而且两浙路和南海还能够持续转运,赈灾绰绰有余。
总而言之就是,大宋如今不是表面光鲜内里苦逼的时候了,即使面对这样不好的局面,仍旧应该抓住机会,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进士
而苏油的坚持,纯属表演性质,站队是必须的,同时还要留出给领导发挥的空间。
其实他早就在密奏里与赵顼说得清楚,出兵的最好时机是在八月陕西秋熟之后,反正秉常的求援信已经到手,什么时候都可以打。
于是赵顼最后出面和稀泥,这消息只是禹藏花麻一面之词,就算夏主的割地信和求援信是真的,但是西夏内部的局面是否就真如信中所说那样不堪?焉知他不是被梁永能逼迫急了胡说八道?
最后下诏,命熙州知州苗授派人认真核实,然后将西夏的真实情况上报朝廷。
本来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朝廷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科举和改官制上,结果赵顼是个猴子性子,一道绕过了军机处和中书枢密院的密诏,让他露出了马脚。
壬午,诏陕西路缘边诸路,累报夏国大集兵至,须广为之备。
以东上合门使、文州刺史种谔为鄜延路经略安抚副使,应本司事与经略安抚使沈括从长处置。
这道诏书本来很正常,但是赵顼画蛇添足,一是走了内中密旨,二还赠了种谔金带,别赐银万两为招纳之用。
命赏不配,再加上种谔是所有边将中对平灭西夏最积极的将领,让人老成精的孙固立即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知道赵顼已经决意西征,于是三天两头扯着赵顼苦口婆心地劝说。
就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中,元丰三年进士榜,揭晓了。
元丰三年举进士的策题为董仲舒的一句话,“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君之所以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试论之。”
这道策题,核心内容是“内儒外法”,但是一大堆举子却被表面所迷惑,一股脑儿朝君权专一那头写。
大宋士大夫的职责之一就是限制君权,结果被蔡卞毫不留情的黜落。
真正得到蔡卞青眼的文章,是那种语气中正平和,行文平实朴素,但是立论高远视野开阔的文章。
太学学霸刘正夫一句“德之教,儒也;威之用,法也。故圣君内怀德望,而外用法威。”破题,被蔡卞等试官毫不犹豫地点中头名。
这题苏油算是打中了半道,但是仅仅半道打中,便已经让可贞堂诸子全部进入进士之列。 ↑返回顶部↑
首先,国家刚刚死了重臣,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其次,黄河第一次夏汛就来势汹汹,幸好电报及时,宋用臣在澶州小吴埽主动行洪,通过御河分流,扛住了这次洪灾。
如今洪灾虽然勉强过去,但是还是造成了一定面积的水患,灾民需要救治。
而且洪水过后,北方又开始出现了蝗灾的迹象!
辽境东京道密谍将情报送到雄州,声称辽国永清、武清、固安三县大蝗,正在向河北转移。
而河北多地,地方政府也送来奏章,报告发现了蝗生的迹象!
多灾多难的河北,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所以这次机会,大宋只能放弃!
而蔡确却坚持认为孙固在危言耸听,河汛已经安然过去,受灾面积非常小,以大宋如今的财力资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而蝗灾的迹象还不明显,命令当地官员督促,挖出虫卵爆晒就能杀死,再将苏油当年在开封府治理蝗虫的措施提前用上,相信蝗灾可以大大减轻。
而且如今雄州、密州和胶州已经囤积了大量粮食,数量多达四十万石,而且两浙路和南海还能够持续转运,赈灾绰绰有余。
总而言之就是,大宋如今不是表面光鲜内里苦逼的时候了,即使面对这样不好的局面,仍旧应该抓住机会,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进士
而苏油的坚持,纯属表演性质,站队是必须的,同时还要留出给领导发挥的空间。
其实他早就在密奏里与赵顼说得清楚,出兵的最好时机是在八月陕西秋熟之后,反正秉常的求援信已经到手,什么时候都可以打。
于是赵顼最后出面和稀泥,这消息只是禹藏花麻一面之词,就算夏主的割地信和求援信是真的,但是西夏内部的局面是否就真如信中所说那样不堪?焉知他不是被梁永能逼迫急了胡说八道?
最后下诏,命熙州知州苗授派人认真核实,然后将西夏的真实情况上报朝廷。
本来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朝廷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科举和改官制上,结果赵顼是个猴子性子,一道绕过了军机处和中书枢密院的密诏,让他露出了马脚。
壬午,诏陕西路缘边诸路,累报夏国大集兵至,须广为之备。
以东上合门使、文州刺史种谔为鄜延路经略安抚副使,应本司事与经略安抚使沈括从长处置。
这道诏书本来很正常,但是赵顼画蛇添足,一是走了内中密旨,二还赠了种谔金带,别赐银万两为招纳之用。
命赏不配,再加上种谔是所有边将中对平灭西夏最积极的将领,让人老成精的孙固立即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知道赵顼已经决意西征,于是三天两头扯着赵顼苦口婆心地劝说。
就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中,元丰三年进士榜,揭晓了。
元丰三年举进士的策题为董仲舒的一句话,“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君之所以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试论之。”
这道策题,核心内容是“内儒外法”,但是一大堆举子却被表面所迷惑,一股脑儿朝君权专一那头写。
大宋士大夫的职责之一就是限制君权,结果被蔡卞毫不留情的黜落。
真正得到蔡卞青眼的文章,是那种语气中正平和,行文平实朴素,但是立论高远视野开阔的文章。
太学学霸刘正夫一句“德之教,儒也;威之用,法也。故圣君内怀德望,而外用法威。”破题,被蔡卞等试官毫不犹豫地点中头名。
这题苏油算是打中了半道,但是仅仅半道打中,便已经让可贞堂诸子全部进入进士之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