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87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子寥寥数语,竟然就让刘昌祚逆风翻盘!
  蔡京云淡风轻地敛手躬身:“臣,遵旨。”
  ……
  进入十月,宋夏间的战事突然平息了下来。
  夏人已经撤退到了灵州死守,宋人继续巩固应理、鸣沙、耀德、盐州。
  双方中间,相隔了三百里的旱海,夏人不敢出击,而宋人也停下了进攻的步伐,开始消化巩固已经取得的战果。
  六路都经略司在四个桥头堡后面,还设置了兰州、韦州、夏州三个后勤大基地。
  兰州和夏州都有煤矿,其中夏州的煤矿品位极高,还有夏人的铁冶。
  除了祁连铁,夏州铁也是夏人重要的兵器来源。
  夏州本是古五原县,五原水草丰美不说,还有传统的四大盐池。
  其中乌池白池所产的盐,一直就是这个时代食盐中的上品,就算是到明代,这里都是重要的产盐区,汉人在此地用盐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而得了个漂亮的名字——花马池。
  整个河套最精华之地,已经被苏油尽数收复,夏人所剩下的,就是三百里旱海戈壁,以及戈壁外黄河东岸孤零零的灵州,和对岸的兴庆府。
  兴庆府北面,是大面积的河渠耕地,耕地以北,就是漠北大草原。
  旱海南边的平川之地,利于车辆行动,苏油事先准备的数千辆四轮厢车终于派上了用场。
  无数的物资,从商州、兴洛仓、郑州汇集到渭州,然后通过宁夏城、萧关,随后抵达韦州,之后沿着横山北麓的平野,向西运往兰州,向东运往宥州,夏州。
  而兰州的牛羊,夏州的盐铁,同样通过这种方式,源源不断地输入大宋。
  物资的调配是疯狂的,苏油奏请赵顼,火线提拔了在陕西路转运司表现亮眼的毕仲游,专门负责四十万大军的物资调配。
  唯一一处苏油不用管的地方,就是王中正河东军一路。
  王姥姥的大名,已经让曲野、葭芦、明堂三川的汉蕃又爱又怕。
  军功也有了,好处也捞了,恩威广布三川。
  斩首八万余级,安抚五十万蕃户的大功,已经让王姥姥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一辈子。
  用蕃人们的话说,王太尉贪归贪,但是分地分粮,真的不含糊!
  如今的老百姓要求不高,只要你能让我吃饱穿暖,你就是青天大老爷。只要你不贪到我的头上,你同样还是青天大老爷!
  这一点上王姥姥还是分得很清的,地跟粮他又带不走,所以发得也大方。
  因此在三川百姓中的口碑非常不错——王姥姥多慈祥的人啊,对俺们好,对佛祖也虔诚,虔诚到一见到寺庙中那些金银佛像法器,都要抱回家供奉的程度……
  而且听说没?最近王姥姥还改吃素了……
  说实话,王中正对自己为什么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为什么得到这么好的名声,到现在都还有些懵逼。
  陛下给自己的河东十二将,是根本靠不住的,唯一的用处就是趁种五干掉八万夏军之后,跟在屁股后边捡现成。
  然后涪国公说大宋要宣扬仁政,给他传了六字真言,说只要照此办理,你王姥姥以后就是曲野河南的万家生佛,死了都要变城隍爷爷那种。
  果然,六字真言一出,苦哈哈们立刻就打起了翻天印,让自己捡了第二次现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