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91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巢国栋喊道:“揍他们!”
  苏油哈哈大笑:“对,揍他们,揍完还要抓起来,送他们去给我们挖矿!”
  图干部是经商起家的部落,后来改行从事冶金之后,有了巢谷通过苏油走私过来的书籍,部落中的文化水平,理工技术水平,算是西北最高的。
  族中自有不少明计算,明丈量的人才,分地的事情也不劳苏油来操心。
  反正规矩是定死的,不管大小,都是比照两浙路摸索出来的鱼鳞户册方式,地域所有权得到最大的保证。
  就这样,这一带的空地都还多得不得了。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肃州
  苏油利用这几日的空闲,让国栋和部族中的猎手带着自己在周边玩耍,其实是在考察固沙植物。
  结果还真给发现了不少。
  最厉害的是沙拐枣,这玩意儿生长的地方几乎就是沙漠,根系浅而长,能够长达二三十米,沙漠最深处剩下的植物基本就是这个,除了骆驼,牛马都不愿意啃食。
  稍微远离沙漠中心区域的地方,则生长着梭梭草、沙柳、沙枣、沙棘、甘草、麻黄。
  梭梭草是非常好的碳料,“回讫野马川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
  “炭曰琐琐,火燃时发一清香,大非石炭可拟。”
  还有一样好东西,必须依赖梭梭草寄生——肉苁蓉。
  唐代《本草拾遗》中曾记载:“肉苁蓉三钱,三煎一制,热饮服之,阳物终身不衰”。
  沙柳又叫筐柳,当地人用这种柳树的枝条编筐。
  剩下的几样都是重要,尤其是后两样,是中医药对付温散寒邪的神药。
  治疗外感风寒、头痛、发热、炎症、过敏……反正苏油在薇儿的医方里经常看到。
  苏油搜集这些植物的时候,脑子里居然冒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莫不成老子治理黄河,都要发一笔财不成?
  搜集固沙植物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治理黄河。
  黄河的问题,主要是流经黄土高原的问题,而黄土高原虽然现在在辽国还有一部分,但是已经是边缘地区,没有什么泥沙流失了。
  让黄河桀骜不驯的那一部分,如今已然被大宋全取。
  关于黄河,大宋河渠司和胄案已经有了相当详尽的测量数据,泥沙最多来自兴洛——龙门——潼关两岸,黄河一半以上的泥沙来自这一地区。
  也就是说,这就是华夏民族过度开发,自己该背的锅。
  其余泥沙,主要来自黄河水系的支流,严重的地区包括无定河、清涧河、延水、北洛河,泾河支流马莲河。
  以及渭河上游、汾河。
  如今泾河与北洛河,治沙已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泾河沿线的老百姓对苏油感恩戴德,将河边植柳和祭祀泾河龙师少保的活动融合到了一起,成了当地的民俗。
  到如今已然二十年,泾河两岸和泾渠边已经成林,泾河的流沙量已经比渭河还少,泾渭分明的景象已然不复存在。
  继任的渭州城守将泾河重清当做祥瑞上报,这个活动如今已然渐渐风靡到了支流马莲河。
  这说明通过植物固沙是可行的,陕西现在已经恢复,四路人口从苏油刚到渭州时七十万户,三百万人,增长到了一百一十万户,五百万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