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930节(2 / 4)
一匹马两贯,一头牛一贯五,相比内地,这价格明显低到没边儿了。
王珪觉得将三路情况刊登到坻报上,可以宣传朝廷对蕃国的宽仁,是最大的政治正确,于是命令翰林院原文刊载。
还是高太后一直在抓宗室产业,商务头脑比较发达,反应比朝臣和赵顼都快了一拍,在赵顼过来起居的时候问道:“苏明润这是将招揽广告都打到朝廷的坻报上边来了?女多男少,这叫什么词儿?招亲吗?!”
赵顼这才反应过来,感觉有些头晕:“哎哟,糟了,邸报都已经发出去了!”
高太后赶紧叫中官张士良将赵顼扶住:“哥儿病还才好,医官说了这病轻忽不得,举动宜轻,心神不得大喜大悲,平日里读读佛经道藏,调和下心绪也是好的。”
赵顼摇头:“国家这么多事情,祖宗基业岂容轻忽。登基以来,不算新宋,我大宋也多了五十多个州郡,版图扩大了五分之一。”
“今年朝会,又多出十几个外国来贡,其中拂菻、天方国、麻林地、狮子国都是第一次来,尤其麻林地,听说在万里之外的大西州。”
“改制之后,事情也多了,也幸好日子选得不错,好歹多了几个月的那什么磨合期,就这样上个月下到江淮发运司的敕令,都用错了印玺。”
“好些个机构都得调整,比如御史台、六察,到底归门下还是尚书,朝臣们还在议,哪里容些许清闲。”
这些都是赵顼自找的,元丰改制极大的加强了皇权,但是同样的,需要皇帝决断的事情立刻多了不计其数。
很多事情赵顼都不愿意放手,得亲力亲为,连续两场病,其实都是累的。
高太后叹了口气:“终究是哥儿少了贤臣辅佐,要不……”
想到后宫不可干政,又闭嘴不言。
赵顼知道高太后的意思:“宁夏三路,换谁我都没法放心啊,曾孝宽朝廷准备调回来任户部尚书;舅舅升了使相,也要回京;明润那里,只会比我更难。”
高太后说道:“西夏终究不比南唐,穷。好在明年不用再填了,不然国家都会给它拖垮。”
赵顼笑道:“穷不穷,也得看在谁之下,当年夔州不穷?”
“苏明润密折里边可是把三路夸上天了,说物产丰富就是不好运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汉人充实进去,另外兰州到秦州,灵州到渭州,兴州到绥德,九原到河东的大路要尽快修缮。”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
“他还说太祖的封桩钱,我的元丰库,本来不是给西夏准备的,所以现在只能算是借支,准备用几年的时间,重新给充实上。”
“他倒是硬气。”高太后又好气又好笑:“三路春秋两税,丁税,都宽免了,哪里来钱充实?”
赵顼说道:“这些虽然宽免了,但是商税还是在的,还有苏明润说三路金银坑冶颇多,明年丝路大兴,请朝廷准许三路铸造舶来钱,蕃商们刚开始,肯定是不认宝钞的。”
高太后想了想:“还是麻烦……铜钱还好,金银的舶来钱,国中也有人在收藏。京中几家钞引行,甚至皇宋银行都在做兑换。”
赵顼说道:“是,不过铸币是有赚的,尤其是金银币,国中一两的银币值一贯,其实重七分;一两的金币值十贯,其实也是七分。”
“化金银为币,其实国家白捡了三分的利润。而且这三分的利润,是愿意囤积金银币的中外商贾抢着送的。”
“不过这里边的门道太多,什么货币保有量,流通量,这方面娘娘比儿子还精通,儿子就不献丑了。”
高太后就手扶脑门满脸愁容:“哥儿去吧,说起这个,年关将至,可不又得头痛了……”
……
苏油其实根本不如赵顼想的那么难,赵顼难,是因为他喜欢抓权,而苏油不难,是因为他喜欢放权。
曾孝宽是干臣,可惜要走了,苏油夹袋里边能够胜任一路转运的大员其实不少,比如苏元贞,唐瞻,刘嗣,都是一时俊彦。
赵顼最后任命的,却是曾布。 ↑返回顶部↑
王珪觉得将三路情况刊登到坻报上,可以宣传朝廷对蕃国的宽仁,是最大的政治正确,于是命令翰林院原文刊载。
还是高太后一直在抓宗室产业,商务头脑比较发达,反应比朝臣和赵顼都快了一拍,在赵顼过来起居的时候问道:“苏明润这是将招揽广告都打到朝廷的坻报上边来了?女多男少,这叫什么词儿?招亲吗?!”
赵顼这才反应过来,感觉有些头晕:“哎哟,糟了,邸报都已经发出去了!”
高太后赶紧叫中官张士良将赵顼扶住:“哥儿病还才好,医官说了这病轻忽不得,举动宜轻,心神不得大喜大悲,平日里读读佛经道藏,调和下心绪也是好的。”
赵顼摇头:“国家这么多事情,祖宗基业岂容轻忽。登基以来,不算新宋,我大宋也多了五十多个州郡,版图扩大了五分之一。”
“今年朝会,又多出十几个外国来贡,其中拂菻、天方国、麻林地、狮子国都是第一次来,尤其麻林地,听说在万里之外的大西州。”
“改制之后,事情也多了,也幸好日子选得不错,好歹多了几个月的那什么磨合期,就这样上个月下到江淮发运司的敕令,都用错了印玺。”
“好些个机构都得调整,比如御史台、六察,到底归门下还是尚书,朝臣们还在议,哪里容些许清闲。”
这些都是赵顼自找的,元丰改制极大的加强了皇权,但是同样的,需要皇帝决断的事情立刻多了不计其数。
很多事情赵顼都不愿意放手,得亲力亲为,连续两场病,其实都是累的。
高太后叹了口气:“终究是哥儿少了贤臣辅佐,要不……”
想到后宫不可干政,又闭嘴不言。
赵顼知道高太后的意思:“宁夏三路,换谁我都没法放心啊,曾孝宽朝廷准备调回来任户部尚书;舅舅升了使相,也要回京;明润那里,只会比我更难。”
高太后说道:“西夏终究不比南唐,穷。好在明年不用再填了,不然国家都会给它拖垮。”
赵顼笑道:“穷不穷,也得看在谁之下,当年夔州不穷?”
“苏明润密折里边可是把三路夸上天了,说物产丰富就是不好运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汉人充实进去,另外兰州到秦州,灵州到渭州,兴州到绥德,九原到河东的大路要尽快修缮。”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
“他还说太祖的封桩钱,我的元丰库,本来不是给西夏准备的,所以现在只能算是借支,准备用几年的时间,重新给充实上。”
“他倒是硬气。”高太后又好气又好笑:“三路春秋两税,丁税,都宽免了,哪里来钱充实?”
赵顼说道:“这些虽然宽免了,但是商税还是在的,还有苏明润说三路金银坑冶颇多,明年丝路大兴,请朝廷准许三路铸造舶来钱,蕃商们刚开始,肯定是不认宝钞的。”
高太后想了想:“还是麻烦……铜钱还好,金银的舶来钱,国中也有人在收藏。京中几家钞引行,甚至皇宋银行都在做兑换。”
赵顼说道:“是,不过铸币是有赚的,尤其是金银币,国中一两的银币值一贯,其实重七分;一两的金币值十贯,其实也是七分。”
“化金银为币,其实国家白捡了三分的利润。而且这三分的利润,是愿意囤积金银币的中外商贾抢着送的。”
“不过这里边的门道太多,什么货币保有量,流通量,这方面娘娘比儿子还精通,儿子就不献丑了。”
高太后就手扶脑门满脸愁容:“哥儿去吧,说起这个,年关将至,可不又得头痛了……”
……
苏油其实根本不如赵顼想的那么难,赵顼难,是因为他喜欢抓权,而苏油不难,是因为他喜欢放权。
曾孝宽是干臣,可惜要走了,苏油夹袋里边能够胜任一路转运的大员其实不少,比如苏元贞,唐瞻,刘嗣,都是一时俊彦。
赵顼最后任命的,却是曾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