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93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如晁补之、秦观、苏元贞,都曾经是苏油在杭州时的“幕友”,而苏油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有一个“师爷”一直没变,那个人是张麒。
  其实这个制度不好,但那是相对于现代,在如今这行政管理粗放到令人发指的原夏国地区,堪称跨时代的巨大进步。
  可不嘛,宋朝跨越到了清朝……整整八百年间……不过话说回来,那八百年间,制度是进步还是倒退又得另说。
  除了抓官员培训,还有教育。
  苏油在各州都设立了小学,但是义务教育这种逆天的良政,却还不敢施行。
  只能规定,除了条件好的孩子可以不读外,凡是进校读书的孩子,家长会得到很多招工,用人方面的优待。
  工厂里,同样要开辟扫盲班,一样有晋升,薪酬之类的相应鼓励政策。
  在行政管理方面,苏油基本已经分派妥当,有过目不忘的判官晁补之;有熟悉蕃夷,商务,佛学的宁夏路转运使苏元贞;以及执行力比蔡京还猛的幕府掌书记毕仲游,加上战略大师种诂、章楶……现在他自己就成了万金油。
  如今是春播时节,重点是种地,还有水利工程。
  莱山一号的丰收,油菜的丰收,让兴州农人的收成高了三分之一,有了素油,将黍米换成小麦油菜来耕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宁夏三路种植的春小麦,如今麦苗已经成长了两个月,整个兴州河谷平原,全是一副荠麦青青的景象。
  朝廷的各路厢军也陆续开到了,苏油将之编为建设兵团,大体分作三部,懂文字的做工人,不懂文字的,三十五以上的做农人,剩下的修路。
  蒸汽机已然开发成功,火车,需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如果不是水运,拉煤走陆路,一百里价格翻一倍。
  中国最苦逼的地方,就是本土煤产区在河套两侧,而工业发达地区,现在在蜀中、郑州、两浙。
  后世近现代工业首先出现在英国,其主要原因就是煤铁、工商、航海几乎全部集中在一处,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好在现在苏油拿下了南海,那边丰富的资源可以通过海运送往两浙。
  但是这又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西北也算是得天独厚,问题是中原王朝对西北的控制不足,技术人才,人口素质等储备也不足。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通西北黄河与中原水系连接通道。
  最容易的地方,就是兰州到秦州,连通黄河和渭水。
  不过一里铁路需要三万斤钢材,兰州到秦州六百里,就算苏油能将一斤钢材的价格压到两百文,光铁轨的成本,都需要三百六十万贯。
  还不算无数的桥梁涵洞!
  世界第一条铁路,建于十九世纪的伦敦,全长五十里不到,而铁路正式成熟期是四十年后,大都市地铁的建成。
  而那个时候英国的产能,已经是每年生铁产量七百万吨、粗钢产量三百万吨,煤接近两亿吨。
  因此大宋目前只能在有限的几个地方修建铁路。
  比如经济最发达地区——汴京到陈留;
  大铁冶地区——南海铁州到冶州港口;
  以及重要战略地区——蜀中支援陕西的简易铁路。
  好在西北有一处地方,也有这样的条件,那就是银丰监到兰州的五十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