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95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甲寅,进贤妃朱氏为德妃。
  辛酉,诏黄州通判苏轼知汝州。轼上表谢,且言有田在常州,愿得居之。
  帝从其请,改知常州。”
  ……
  去年大赦,因为苏轼乌台诗案受牵连,被发配广南的好朋友王巩,终于回来了。
  老朋友相见,王巩的精神面貌,身体发肤,竟然比离京的时候还要好,让苏轼大吃一惊。
  王巩却觉得好笑,说广南风物别具韵味,天天能吃到水果,稻米一年三熟,总之就是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好地方。
  当地人多念及少保的恩情,听说自己是少保大侄儿的好朋友,一直照顾有加,不但没有吃苦,竟然是去享了几年福。
  苏轼表示不相信,王巩便叫出当年坚持要陪伴自己去广南的柔奴,为苏轼劝酒。
  当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大为感动,于是写下了《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立即就登上了《时报》,广为传唱,赵顼知道苏轼终不能屈从,觉得再惩罚下去没有意义,给他转任。
  历史上王珪对苏轼的任命每每阻挠,这一次却没有反对,制词里边,还用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的评语。
  不过苏轼的事情翻篇儿了,苏辙却又惹了麻烦。
  因为给考生出题时没有遵从《三经新义》,被当地官员弹劾,苏辙被贬官撤职,移为歙州绩溪县令。
  苏辙一点都不气,得命立即乘船北上。
  想到去年黄州与兄长相见,与刚好贬到黄州的朋友张梦得一起游览武昌西山,张梦得当时邀请自己写一篇文章,这欠账一直没还上,于是写了《黄州快哉亭记》,施施然上任去了。
  这篇文章同样写得漂亮,也登上了时报。
  其中“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可谓脍炙人口。
  汴京人津津乐道,这可好,只要大家都还用笔写字,就没人能够拦得住大小苏夫子的声名传到官家耳朵里,这可好。
  苏油收到大小苏的消息,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这俩货也真是不让人省心。
  王相公的《三经新义》,在士林中引起的争议越来越大,苏辙出题不依《新义》,其实是一种进步行为。
  但是枪打出头鸟,在朝廷还没有明确取消按《新义》取士之前,你苏辙作为朝廷命官,这么做就是不合规矩,被贬了也是活该。
  不过此举惹恼了另一个大佬——司马光。
  司马光立刻上章,炮轰《三经新义》,有大问题!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义之争
  《新义》,是《周官新义》、《毛诗义》、《尚书义》的总称,其中只有《周官新义》是王相公亲笔,其余两篇乃王雱和吕慧卿所作,当初制定的时候就极不严谨,乃是介甫公一家之言!
  比如《尚书》,当年苏明润《尚书祈询》中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都在点子上,算是开辟了《尚书》辨析这样一门学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