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97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韩纯彦也是考古专家了,指出当地的神庙形制、人祭风俗、用动物形象分军队旗帜等情况,和商周风貌很接近。
  还有那个蛟龙的图腾形象,以及当地龙神所管辖的风、雨、云、丰收等神职内容,都和华夏的龙非常相似!
  此外还有《山海经》,《神异经》很多以前看似荒诞的记录,现在都有了来路,他们描述的是那片老远老远的陆地。
  于是翰林院就闹开了——这么多证据,难道还不够吗?
  蜀国公坚定地认为,奉行华夏文明的民族,就是华夏民族。西夏、大理、交趾、日本、高丽和辽国南部,都应该被囊括在华夏文明圈子里边。
  这就是韩昌黎所谓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然而现在有这么多华夏痕迹的东胜州文明,却还说值得商榷,这是看不起人家落后吗?
  在冷静务实的学者眼里,这些都属于无厘头的胡说八道,那几个玉圭上的文字,都和中原文字似是而非,最多只能算是巧合。
  但是即便如大宋顶级的学者陈昭明,也拿不出可以驳斥自己儿子的有力证据,相反,翰林院一堆老冬烘,就跟打了鸡血一般兴奋。
  陈昭明无力地列举了当地没有青铜器,而殷商青铜器异常发达的例子作为反驳,然而却又被老冬烘们驳倒了——陈子鸣小先生说那可能是第一文明期和第二文明期之间出现了断代,有那些宏伟的建筑,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当地曾经出现过金属加工工具嘛!
  只不过后来第一文明期覆灭后,金属工具都锈灭在丛林当中,或者还深埋地下没有发掘出来而已。
  最有力的一击来自天文资料,这个陈昭明都得认账,玉黍人的天文记录相当完备,甚至超过了中原保留的记录,说明了那个文明对天文的重视程度,和华夏文明是一样的。
  陈昭明一口老血憋在肚子里吐不出来,对天文的重视,那是每一个农耕民族的本能好不好?不然他们怎么知道何时该播种?
  最后赵顼出来定性,昭明学士这种在学术上谦虚谨慎的家风气,我们大家还是要学习滴,毕竟椅子童鞋年纪尚小,这也才是我朝第一次渡过大洋抵达彼岸,说服力稍微有些欠缺,也可以理解滴。
  但这事情并不难,我们只要多派些船,多派些人过去,继续深入了解不就是了?
  然后大家就一起躬身,陛下圣明。
  于是赵顼又紧跟着提出下一个问题,那么这次大发现,该不该奖掖?如果该,那又如何奖掖?
  扁罐现在的朝请郎,文散官正七品;椅子因为苏小妹得太皇太后和太后宠爱,恩荫得比较早,现在是通直郎,文散官从六品。
  这个官阶已经相当高了,要是再升官阶,搞不好就要走上苏油现在的路子。
  于是大家都提出反对意见,不能再升官了,最起码,不能再升文阶了。
  蔡确建议道:“既然不升文阶,要不就授职吧,降两级授实职,将作监、军器监丞就挺合适。”
  赵顼想起俩孩子在武器设计上也有天赋,蔡确的这个建议也算合情合理,两个职位虽然是八品,但是已经比宰相子初得授职高了一级。
  不过一个十四一个十二,就领受了京官职务,却又是难得的殊荣了。
  而且扁罐和椅子在这次大航海中,一个表现出管理能力,一个表现出设计能力,蔡确这道建议,可以说四平八稳,考虑了各方意见,没啥好说的。
  然而关于赵孝奕的任命,就有些麻烦和敏感。
  頵王爷的儿子,不好安排啊……
  见群臣都噤若寒蝉,赵顼直接开口:“那就升雄州观察使,重新做回机宜厅知河北事。明明是干才,却偏要放浪形骸……”
  “呵呵呵……想做米虫,都没问过朕答不答应。”
  这可以算是格外的恩遇了,这娃前科太烂,做了一回军机处机宜厅知河北事还逃了差遣,这回又被赵顼按回了原有的位置上。
  这也是赵顼的考虑,大宋皇室明面上可永远是兄友弟恭,母慈子孝。赵顼决不会在这方面落什么忌惮弟弟的口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