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984节(3 / 4)
吕公著上奏:“先帝新定官制,设谏议大夫、司谏、正言,设定的官职人数是很恰当的。”
“然而御史之官,号为天子耳目,而比年以来,专举六察故事,只考察六部执行效率,却又不当了。”
“请尽罢察案,设置言事御史四人或六人,仍诏谏官、御史并须直言无讳,以规主上之过失,举时政之纰缪,指群臣之奸党,陈下民之疾苦。”
吕公著既上十事,太皇太后遣中使谕吕公著:“看过了爱卿所奏,深有开益。当此拯民疾苦,更张新政之时,当何者为先?”
庚寅,吕公著上奏:“自王安石秉政,变易旧法,群臣有论其非便者,指以为沮坏法度,必加废斥。”
“其中青苗、免役之法行而取民之财尽;保甲、保马之法行而用民之力竭;市易、茶盐之法行而夺民之利悉,若此之类甚众。”
“然更张须有术,不在仓卒。”
“如青苗之法,但罢逐年比校,则官司既不邀功,百姓自免抑勒之患。”
“免役之法,当少取宽剩之数,度其差雇所宜,无令下户虚有输纳。”
“保甲之法,止令就冬月农隙教习,仍委本路监司提案,既不至妨农害民,则众庶稍得安业。”
“至于保马之法,先朝已知有司奉行之缪。”
“市易之法,先帝尤觉其有害而无利。”
“及福建、江南等路配卖茶盐过多,彼方之民殆不聊生,恐当一切罢去。”
“而南方盐法,三路保甲,尤宜先革者也。”
“陛下必欲更修庶政,使不惊物听而实利及民,当务之急,未如任人。”
应该说,吕公著在更张新法这一点上,远比长期不经实务的司马光明白得多。
接着吕公著开始给朝中推荐人才:“孙觉方正有学识,可以充谏议大夫。范纯仁刚劲有风力,可以充谏议大夫或户部右曹侍郎。李常清直有守,可备御史中丞。刘挚资性端厚,可充侍御史。苏轼、王岩叟并有才气,可充谏官或言事御史。”
最后依旧当心朝廷过于操急:“王安石举新法,苏油曾详制条陈,列析利弊,然多未得容。”
“其后亦皆中其弊,预见若神。”
“今欲更张,其后可得无安石之弊乎?”
“臣乞必得苏油入京,祥与计议,方可施行。”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
太皇太后封吕公著奏章交给司马光,要他给意见。
司马光上奏:“公著所陈,与臣言正相符合;唯保甲一事,既知其为害于民,无益于国家,当一切废罢,更安用教习?”
接着也补上大佬入朝第三件事——推荐人才:“陛下推心于臣,俾择多士。
窃见刘挚公忠刚正,始终不变;赵彦若博学有父风,内行修饬;傅尧俞清立安恬,滞淹岁久;范纯仁临事明敏,不畏强御;唐淑问行己有耻,难进易退;范祖禹温良端厚,修身无缺。此六人者,皆素所熟知,若使之或处台谏,或侍讲读,必有裨益。”
“馀如吕大防、王存、李常、孙觉、胡宗愈、韩宗道、梁焘、赵君锡、王岩叟、晏知止、范纯礼、苏轼、苏辙、朱光庭,或以行义,或以文学,皆为众所推,伏望陛下纪其名姓,各随器能,临时任使。”
“至文彦博、吕公著、苏油、冯京、孙固、韩维等,皆国之老成,可以倚信,亦令各举所知,庶几可以参考异同,无所遗逸。”
戊戌,以资政殿大学士兼侍读吕公著为尚书左丞。
知庆州范纯仁上书:“郡邑之弊,守令知之;一路之弊,盐司知之;茶盐、利局、民兵、刑法、差役之弊,提其局及受其寄者知之;军政之弊,三帅与将领者知之;边防之弊,守边者知之。” ↑返回顶部↑
“然而御史之官,号为天子耳目,而比年以来,专举六察故事,只考察六部执行效率,却又不当了。”
“请尽罢察案,设置言事御史四人或六人,仍诏谏官、御史并须直言无讳,以规主上之过失,举时政之纰缪,指群臣之奸党,陈下民之疾苦。”
吕公著既上十事,太皇太后遣中使谕吕公著:“看过了爱卿所奏,深有开益。当此拯民疾苦,更张新政之时,当何者为先?”
庚寅,吕公著上奏:“自王安石秉政,变易旧法,群臣有论其非便者,指以为沮坏法度,必加废斥。”
“其中青苗、免役之法行而取民之财尽;保甲、保马之法行而用民之力竭;市易、茶盐之法行而夺民之利悉,若此之类甚众。”
“然更张须有术,不在仓卒。”
“如青苗之法,但罢逐年比校,则官司既不邀功,百姓自免抑勒之患。”
“免役之法,当少取宽剩之数,度其差雇所宜,无令下户虚有输纳。”
“保甲之法,止令就冬月农隙教习,仍委本路监司提案,既不至妨农害民,则众庶稍得安业。”
“至于保马之法,先朝已知有司奉行之缪。”
“市易之法,先帝尤觉其有害而无利。”
“及福建、江南等路配卖茶盐过多,彼方之民殆不聊生,恐当一切罢去。”
“而南方盐法,三路保甲,尤宜先革者也。”
“陛下必欲更修庶政,使不惊物听而实利及民,当务之急,未如任人。”
应该说,吕公著在更张新法这一点上,远比长期不经实务的司马光明白得多。
接着吕公著开始给朝中推荐人才:“孙觉方正有学识,可以充谏议大夫。范纯仁刚劲有风力,可以充谏议大夫或户部右曹侍郎。李常清直有守,可备御史中丞。刘挚资性端厚,可充侍御史。苏轼、王岩叟并有才气,可充谏官或言事御史。”
最后依旧当心朝廷过于操急:“王安石举新法,苏油曾详制条陈,列析利弊,然多未得容。”
“其后亦皆中其弊,预见若神。”
“今欲更张,其后可得无安石之弊乎?”
“臣乞必得苏油入京,祥与计议,方可施行。”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
太皇太后封吕公著奏章交给司马光,要他给意见。
司马光上奏:“公著所陈,与臣言正相符合;唯保甲一事,既知其为害于民,无益于国家,当一切废罢,更安用教习?”
接着也补上大佬入朝第三件事——推荐人才:“陛下推心于臣,俾择多士。
窃见刘挚公忠刚正,始终不变;赵彦若博学有父风,内行修饬;傅尧俞清立安恬,滞淹岁久;范纯仁临事明敏,不畏强御;唐淑问行己有耻,难进易退;范祖禹温良端厚,修身无缺。此六人者,皆素所熟知,若使之或处台谏,或侍讲读,必有裨益。”
“馀如吕大防、王存、李常、孙觉、胡宗愈、韩宗道、梁焘、赵君锡、王岩叟、晏知止、范纯礼、苏轼、苏辙、朱光庭,或以行义,或以文学,皆为众所推,伏望陛下纪其名姓,各随器能,临时任使。”
“至文彦博、吕公著、苏油、冯京、孙固、韩维等,皆国之老成,可以倚信,亦令各举所知,庶几可以参考异同,无所遗逸。”
戊戌,以资政殿大学士兼侍读吕公著为尚书左丞。
知庆州范纯仁上书:“郡邑之弊,守令知之;一路之弊,盐司知之;茶盐、利局、民兵、刑法、差役之弊,提其局及受其寄者知之;军政之弊,三帅与将领者知之;边防之弊,守边者知之。” ↑返回顶部↑